01某日清晨,母亲打电话告诉我村口的李大伯去世了。
随着我的记忆检索,脑海中慢慢地浮现出了李大伯的身影,面容,以及他那悲苦的看不见希望的生活。
李大伯算是我父亲的远房亲戚(七大姑八大姨之类),为人慈祥和蔼,特别喜欢小孩子,从我记事起,总能记得他时不时的给我糖果和饼干。
后来从母亲的嘴里了解到,李大伯的母亲在他小时候就去世了,父亲也没有看到他成家就走了。在将近三十岁的时候才娶了二婚的李大婶,算是成了一个家。
虽然大婶是二婚,但是李大伯从来没有嫌弃过她,夫妻两人琴瑟和鸣。婚后一年,大婶便生了个女孩,一家人其乐融融。
但是没读过多少书的大伯,深受农村传统观念的侵蚀,总认为只有生个男孩子才能传宗接代,才能给他和大婶养老送终。于是,第二个孩子出生了,所幸是个男孩。
02
同大多数农村人一样,李大伯整日为了生计四处奔波,农忙时在家下地务农,农闲时就在城里工地靠着力气赚钱。大婶在家一边照顾着两个孩子,一边照看着地里的庄稼。
转眼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这天大婶狠狠的打了小儿子,心疼的李大伯赶紧跑过来哄着孩子,生气的询问着原因。
原来孩子已经快两岁了还是不会说话,只能发出“啊 啊 ”的音。其实这个问题在孩子一岁的时候两个人就发现了,为此还找了个神婆给孩子求了道符,又有村里上了年纪的老人说有些孩子说话就是迟。夫妻两人就想着慢慢教着孩子说话。可是一年时间过去了,孩子还是不会说话,这下两个人慌了神,一琢磨,第二天带着孩子去了医院。
经过检查,孩子是先天性哑巴,这一下夫妻两个人感觉天都塌了,恍恍惚惚的回到家里,四处打听着治病良方。据说第二天一早,李大婶就去了三十里外的庙里烧香拜佛。
随着时间的推移,夫妻两人在无奈中慢慢的接受了这个结果。
或许真的是“上天为你关闭了一道门,就会为你打开一扇窗。”儿子虽然是哑巴,但是他却十分聪明,从小便懂的体贴孝顺父母。上完初中之后他就早早的辍学,跟着手艺人去学习技术。学成之后,便开始赚钱补贴家里,加上农村的孩子从小就知道要省吃俭用,他在外面干了几年,就给家里盖了新房。
这一度让李大伯李大婶两人感到欣慰,村里人也都是刮目相看。
不久之后李大伯的女儿出嫁了,夫妻两人高兴过后却又开始发愁了。
03
因为女儿比儿子就大一岁半,女儿出嫁了,儿子的婚事却没有半点着落。
每次媒婆刚介绍完男方情况还没多说两句话,女方家就直接干脆了当的表示拒绝,甚至连二婚的女人也不愿意给他一个机会。眼看儿子年龄越来越大,夫妻两个人的心里就越发煎熬。
突然有一天李大婶不知道从哪里带回来一个姑娘,这姑娘走路疯疯颠颠的,也不说话就住进了李大伯家里。
一年后,这姑娘为他儿子生了个大胖小子,可把老两口高兴坏了,因为这个新生命可以接过传宗接代的任务。可惜好景不长,随着这个孩子慢慢长大,他们发现这个孩子是个痴呆症患者。随后老两口仿佛赌命一般,又让儿子生了第二胎,这回却是个女孩。
李大伯老两口心想只要这个女孩健健康康的长大,儿子以后也有个照应了。但是天不遂人愿,这个孩子也是痴呆症患者,而且比第一个孩子还严重。
无情的命运一下子就将这个家的未来推入了无尽深渊。
原来这个姑娘是李大婶花了两万块钱买回来的,这姑娘家原本在五十多公里外的一个村子里,姑娘的父母是表亲结婚,所以姑娘本身就患有痴呆症。生育的孩子也很不幸的随了她。
04
就这样家里一下子多了三个生活不能自理的痴呆症患者,家里的经济一下子就变得拮据起来,仅仅靠着儿子的收入只够养活家里不被饿死。为了这个没有希望的家,李大伯拖着年迈的身体又迈进了工地的大门。
但是这一去却再也没有出来,据说当天李大伯正在扛着一袋水泥上楼梯,身边的人只听“轰”的一声人就直挺挺的倒下去了,送到医院的时候已经没了呼吸,在之后就没抢救过来。死因诊断上写的心脏骤停。
事后建筑工地赔了一笔钱,李大伯的儿子也隆重的给他办了一场葬礼。
村里人在背后说着,他早走算是早享福了。
生活,本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但充满绝望,没有未来的生活
饮的便是那穿肠酒 ,蚀骨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