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易,到底什么是卦》一文中已经介绍了卦者挂也、卦者象也。六爻卦的卦符就是将占卜后得到的图形图样挂起来,供人来观看分析,这原本就是一幅画,所以称为卦画,也称为卦符、卦形、卦位,它也是一种特殊的卦象。
但易学研究者并没有特别关注这个领域,原因是对于这种特殊的象,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于是乎大家也就不愿意去碰这么一个难以达成共识的研究课题。但难以达成共识并不代表卦画本身是个无意义的问题,恰恰通过“卦画”的分析,我们可以打开“易学”研究的一扇全新的大门。
前人在卦画研究上已有共识。《系辞》、《彖》中就已经有对卦画的解读,而近代学者李镜池先生则在《周易探源》中突出肯定了自古所说的“卦形”说、“卦位”说就是用“卦画”来做整体解读。而当代研究者周山先生也在《中国传统类比推理系统研究》中肯定了六爻卦整体形象分析法。本文不再赘述其他研究者的类似观点。
卦画研究丰富了“象”的理解。传统卦象解读受制于《象》、《说卦》、《杂卦》的束缚,容易将卦象解读向神秘主义倾向引导。而将卦画作为一种特殊的象,则有助于突破上述传统文献的限制,解放学习者的思维,更合理地认识“象”的思维特征。
卦画研究还原了“易学”的“共情”基础。易学的先验基础是“人情事理、感同身受”,若不能通过直观的感受来促进领悟易学本质,提升学习者的共情能力,学习者就很容易陷入僵化、固执的学习误区,背离易学紧密联系生活、紧密联系个体心理的特点,失去易学活色生香的魅力。
卦画研究揭示了易学与艺术之间的联系。卦画分析本质上是一种艺术化的理性分析,所以卦画分析与所有艺术形式的赏析本质上是相同的。掌握了卦画分析,有助于学习者将一切艺术形式都做为“取象”的对象。
综上所述,看懂卦画并非可学可不学的旁门,而是初学入门很重要的依凭。那么如何才能更好地学习看懂卦画呢?
如何看懂卦画?
请将六爻卦悬挂起来,用心去看这个符号,脑海中直观出现的图像是什么?以复卦为例,一个长棍儿上面有排成两列的十个短棍儿,你看到了什么?袅袅的炊烟,两排树,还是日出前的鱼肚白,都好,不要在意你看到的卦画与众不同。形象思维的特点就是发散,你眼前看到的“象”就是你当下的“心象”,这其实是现象世界的本质,我们看到的都是我们要看到的。
看懂卦画一定要有共识吗?
我们无论是欣赏一幅绘画、一尊雕塑,还是聆听一首歌曲,观看一部戏剧电影,其心态与我们欣赏一幅卦画别无二致,艺术作品本身承载了作者的情感、意志和认知,这是作者希望传递的“共识”。但艺术作品在观众头脑中的投射,势必因观众的心智不同而有所不同,也就是每个人的“心象”肯定是不完全一样的。心理分析正是基于不同的投射反馈,力图还原个体的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解决心理问题。从这个意义上讲,卦画的欣赏既有共识,也可以没有共识。如果读者心中投射的影像与大众一致,证明这个卦画传递的形象具有普遍性;而更有价值的是读者内心投射的影像完全不同时,这才会更好地促进读者思考反省,也才能够更有利于进行读者的自我心理分析。
基本形成共识的卦画有38个:
“乾”为阳物,“坤”为阴物,“复”为新生,“剥”为剥落,“夬”为决堤,“颐”为大口,“大过”为房梁、棺椁,“震”为擂鼓,“艮”为重山,“巽”为巽字、两人跪地之画,“节”为竹节囊袋,“小过”为飞鸟,“中孚”为小口,“兑”为良田美景、即是丽泽之象,“涣”为水上行船,“坎”为陷阱,“离”为鸟罗,“丰”为豐字、盛大之意,“旅”为枷锁,“晋”为晋字、为箭囊之象,“益”为春分,“损”为秋分,“观”为门,“临”为霖,“屯”为屯字,“家人”为盾,“睽”为弓箭,“鼎”为鼎器,“革”为皮衣,“噬嗑”为撕咬,“井”为井,“困”为捆,“随”为羁绊,“蛊”为密封容器,“否”为头重脚轻,“泰”为内实外虚,“未济”、“既济”均是过河之象。
初步形成共识的卦画有14个:
“谦”、“豫”均为欹器,“大壮”为羊圈篱笆,“遁”为喂猪槽口,“无妄”为地牢,“大畜”为高山仰止,“升”是官帽,“萃”是鸟鸢,“明夷”为太阳落山,“蹇”为难关,“解”为梯子,“咸”为酒樽排箫,“恒”为炉火炊具,“渐”为纛旗仪仗。
可以自圆其说的卦画有8个:
“师”为军旗战车,“比”为拥抱摔跤,“姤”为一线机缘,“大有”为谷仓充盈,“蒙”为锁匙,“需”为天网恢恢,“讼”为铎,“贲”为隐藏的欲火。
略有牵强的卦画解读有4个:
“同人”为一艘帆船,“履”为印痕,“小畜”为心中光明,“归妹”为花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