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的来说,译本初读稍稍晦涩,有些观点却让我有所启发,从意识形态的层面看新闻传播,所以直击本质,很是深刻。
《媒介研究:文本、机构与受众》是一本关于媒介研究的入门书籍。译本初读晦涩,适合稍有基础入门后的读者阅从文本、机构和受众三个基本领域对当前媒介研究的现状、理论流派如早期的英国里维斯主义者、伯明翰学派人物和法兰克福学派学者、研究方法等进行了多角度介绍。
在第一部分:文本中作者就提到“对任何一种媒介产品进行文本分析都首先要考虑产生这一文本的媒介的具体特征,这是十分重要的。这意味着,研究任何媒介文本的形式和它们承载的内容同等重要,一个信息在媒介中的传播方式从而变得和信息本身一样重要。”也就是说,一个信息的表现形式将极大作用于我们对任何媒介文本的理解。就日常生活中来说,信息文本的可信度与其传播媒介有很大关系。比如,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新闻和在官方报纸上看到新闻,显而易见的,人们会认为后者的可信度真实度要高得多。
第一部分中作者立足文本分析的媒介研究视角,介绍了到目前为止6种较为流行和广泛采用的文本研究方式:媒介形象解、意识形态分析、再现、类型片分析、文本叙事和文本互文性。
第二部分主要围绕媒介分析中的“媒介机构”方向展开。在这部分中,作者主要介绍了当前人们比较关注的公共媒介服务、独立媒体和媒介专业主义几个领域的研究情况。我们必须承认,进行单纯的媒介文本分析而忽略生产、制造与复制这些文本符号、意义的媒介机构、所有者及其相互之间的权力关系是媒介研究的一个严重缺失,而这一部分的内容正是对这一缺失的弥补。
早期的英国里维斯主义者、伯明翰学派人物和法兰克福学派学者对媒介工业、或者说文化工业总体上是持一种悲观的态度。伯明翰学派的早期学者,如查理德[表情]霍加特、爱德华[表情]帕尔默[表情]汤普森等认为,以广播电视、大众出版物为代表的大众文化的兴起冲击和破坏了工人阶级原本“活生生”的文化,而趋向了一种“堕落的文化”。同样,法兰克福学派的学者们也纷纷对“文化工业”发表各种批判的言论。在他们观念中,媒介机构充当了资本主义控制与驯服大众的工具,“对于法兰克福学派来说,流行文化——尤其是大众传媒——为极权主义社会的到来铺平了道路”。随着媒介研究的深入发展,对消极媒介机构的挑战声音也逐步出现了,其中约翰[表情]菲斯克极具代表性。他认为,媒介机构生产的大众文化并非那样消极,大众通过对其进行重新解读,为我所用,可以创造出自己的意义系统。因此他对电视等媒介机构并非如早期媒介研究学者那样的悲观。
第三部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媒介研究中的受众研究问题。在这部分,作者则是主要介绍了关于受众与媒介、受众媒介消费与社会权力关系、受众测量与参与等方面的研究理论与方法。受众研究一直以来就是媒介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一个重要的议题是,我们该如何定义媒介文本威力与受众主动性之间的程度关系。
本书传达的理念是,在媒介研究时我们既要掌握媒介文本系统研究的相关理论与方法,同时我们又要对受众身份、社会地位,媒介文本接触、使用的习惯,受众在整个媒介传播过程的地位与作用等的相关理论框架进行系统的学习,对生产与制作媒介文本的媒介机构的观察研究同样不可或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