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话题说起来有点沉重。开始之前,先插入二个现象,不绝对,但有一定的社会现实意义。
现象一:婴幼儿在床上屙了粑粑,父母又气又恼,但多半会带着无奈的表情,有时候还会笑嘻嘻的收拾利索,甚至会仔细的观察粑粑的颜色是否金黄,来判断小孩的身体状况。这种屙粑粑尿床单衣服的状况,要持续好几年。大人都耐心的擦拭洗涮。碰到有些自恋倾向严重的父母,还会仔细的观赏,觉得自己小孩好有才,连拉的粑粑都与众不同,是个小艺术家呢。可如果是个耄耋老人,屙尿到了床上,子女未免会厌烦。一次十次也就罢了,家里有长久卧床的,子女往往就失去了耐心。更鲜有仔细观察颜色形状,来判断老人身体状况的,也有了那句话“久病床前无孝子”。
现象二:有朋友到家中作客,经常有听到朋友夸赞,“你家的幸福树养的好好”,“你家的花花长的真喜人,”“你家的装修真温馨”等诸如此类的客气话,但很少有人会说,“你家的柱子看起来很结实”,“你家的梁真霸气”。这是一个朋友给我讲的段子。他的本意是说养儿好还是养女好的事情。他认为儿子犹如四梁八柱,牢牢实实在那,言语的少,做的多很重要却不被看见,而闺女犹如装饰花朵,偶尔回去一次,功夫在外边,父母见了欢喜的很。我想,朋友的话未必有所指。况且,现在什么现代了,还去议论男孩好还是女孩好。老封建!我从他这个话题得出的结论是:无论养儿还是养女,为防老,为年老了有个依靠的观念倒是还根深蒂固的存在。未免武断,咳咳。
通过上面两个现象,发现抚养小孩和赡养老人真真的是大有不同。简单梳理了一下,我能想到的有这么三点。
1、在心理上不同。小孩身上满含希望,充满活力,特别是婴幼儿更是一张白纸,父母具有心理培育上的优势,寄托的有热烈的愿望。父母年迈,身体已不再年轻,活力不足,看到老人一天天变老,心理上的无奈、沉重感不可避免。所以,有时候,会想念父母,但又害怕看到他们。头发越来越白了,腰越来越佝偻了,又害怕又心疼又无奈。
2、在作用力上不同。养小孩不光能集聚夫妻双方的力量,还能全家总动员、齐上阵。小孩是夫妻共同的小孩,父母是夫妻双方共同的父母。但后边这个共同,是法律意义上的共同。这里面包含了婆媳、翁婿等非血缘的关系。赡养的“赡”字偏旁即为钱。一牵涉到钱,事情就多了起来,纠纷也就多了起来。特别对于家里好几个子女的,妯娌关系、兄弟关系、婆媳关系更为复杂。有的抱怨老人一直就偏心眼的,等他们老了,在“恶媳妇”“恶女婿”的推波助澜下,开始了“秋后算账”;有的碰到儿女心眼特别多的,彼此多了斤斤计较,等等等等。因为赡养老人,争夺遗产而见诸官司的新闻几乎天天有。
3、生活习惯上不同。小孩跟着父母长大,自然是适应夫妻的生活节奏生活习惯的。跟父母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老人有老人的习惯和方式。媳妇或者姑爷是后来者,能否融洽和睦要讲眼缘,要讲包容,要有智慧。指望老人去改变,往往就是自己跟自己治气;指望年轻人去改变,去包容,他们往往会觉得自己做了那么多让步,做了多大牺牲,受了多大委屈。还要怎么样才罢休!
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各有各的不幸。多理解一点、多包容一点、多付出一点、多糊涂一点,家庭才能够和睦啊。家里的事情不可能理得清清楚楚,又如何能画出个楚河汉界呢?衷心的祝福天下的小孩子们都能够快乐成长,所有的老人都能够安享晚年,所有的家庭都能够幸福美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