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孝恭位列二十四功臣第二名,死后为何李世民在灵前哭悼?

贞观十七年(643年),唐太宗李世民按真人大小将二十四位功臣的画像悬挂于凌烟阁,史称“凌烟阁二十四功臣”。河间郡王李孝恭位列凌烟阁第二位,仅次于赵国公长孙无忌。然而在这之前的三年,李孝恭就已经暴病去世,年仅50岁。

李孝恭去世后,唐太宗李世民在其灵前号啕大哭,虽说李孝恭是唐朝宗室,但还不至于让皇帝在其灵前大哭,那么李孝恭到底有何本事值得李世民这么做呢?


李孝恭画像

一、李孝恭其人

李孝恭(591-640年),李唐宗室,与淮安王李神通,任城王李道宗并称为“李唐宗室三大名将”。李孝恭与李世民有共同的曾祖父李虎(西魏、北周八柱国之一),李孝恭的祖父是李蔚(李虎第七子),父亲是李安,李世民的祖父是李昞(李虎第三子),父亲是李渊。所以李孝恭是李渊的堂侄,李世民的堂哥。


李孝恭家族关系

李孝恭虽是李唐宗室,但并不是一个纨绔子弟,他在李唐的江山创建过程中出过很大的力,在唐初平定天下的过程中战功仅次于唐太宗李世民。

二、李孝恭事迹

攻略巴蜀

隋朝末年,天下大乱,各地烽烟四起,公元617年,李渊在晋阳起兵,不久就攻下长安。李渊攻下长安后下诏拜李孝恭为山南道抚慰大使,令其领兵经略巴蜀地区。

李孝恭率军连下巴蜀地区三十余州,而后进攻朱粲并大败之,俘获甚多。诸将都认为朱粲好杀食活人,建议将其杀死,但是李孝恭力排众议认为如果杀掉朱粲,那么其他人都不敢归附,在李孝恭的坚持下,所俘之人全部释放,巴蜀剩余地区全部归附。

武德二年(619年),李孝恭被李渊拜为信州总管,可以权益授官。


李孝恭影视形象

平定萧铣

巴蜀地区平定后,位于江南富庶之地的南梁便成了李渊的下一个目标。这一次李孝恭又被李渊选中,成为平定萧铣的主帅。在李靖的帮助下,李孝恭向李渊呈上攻灭萧铣的十策,李渊非常高兴,让李孝恭进行战前准备。

领命之后,李孝恭开始广造战船,训练水军,待一切准备完毕之后,李孝恭率领大军沿长江之下,直逼南梁都城江陵。


唐灭萧铣之战

在李孝恭的大兵压境之下,萧铣选择了投降,但是他跟李孝恭提出了一个要求:“该死的只有我萧铣一人,与百姓无关,希望唐军不要大肆屠戮百姓”。李孝恭应允了萧铣的请求之后用囚车将其押送到京师长安。

平定萧铣后,李孝恭被拜为荆州大总管,岭南四十九州皆望风而降,而后李孝恭分派人员抚慰各地,于是朝廷旨意可传到南海之滨。

俘获辅公祏

武德六年(623年),杜伏威的部将辅公祏起兵反唐,李孝恭再一次受命领兵出征。出征时众将杯中的酒变成红色,众人脸色皆变,李孝恭面不改色地安慰大家说道:“福祸相依,幸运都是我们自己创造的,辅公祏恶贯满盈,必将死于我们之手”。而后大军顺利出征。

在李孝恭强大的攻势下,辅公祏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就失败了,其本人也被李孝恭在武康活捉。之后因功拜为扬州大都督。


李孝恭画像

在李唐平定天下的过程中,唐宗室在外领兵征战的只有李世民和李孝恭二人,李世民率军平定北方地区,李孝恭率军平定巴蜀及南方地区,可以说李唐江山一半的天下时李孝恭打下来的。

正所谓功高震主,李孝恭作为李唐宗室,虽说不可能会篡位,但是难免不会有其他人撺掇,果然李孝恭在俘获辅公祏不久便被人参了一本,诬告他谋反,于是李孝恭被召至京师,接受有关部门的审查,但是追究到底也没有查出李孝恭造反的证据,于是李孝恭被赦免,改为宗正卿,实封一千二百户。

之后,李孝恭历任凉州都督,晋州刺史,贞观年间,迁任吏部尚书,改封为河间郡王。


李孝恭画像

经此一事后,李孝恭明白了“伴君如伴虎”的道理,生活中开始变得奢侈豪爽,甚至在家中散养了上百名歌姬舞女,整日饮酒作乐,逍遥快活。见到李孝恭与之前征战沙场的状态大不相同,李世民也就放心了。

贞观十四年(640年),李孝恭得了一个暴病便去世了,时年才50岁。李世民闻讯后,亲自举哀并在李孝恭灵前大哭,追赠其为司空,扬州都督,陪葬献陵,配享高祖庙庭。

小结:

李孝恭的前半生征战沙场,为李唐几乎打下了一半的江山,是李唐宗室中拥有领兵之权的唯二之人,也是李世民口中的宗室三大名将之一。

李孝恭的后半生,醉生梦死,逍遥快活,此举也打消了李世民的猜疑得以顺利地度过后半生,可是一场暴病令其壮年逝世。

可以说,李孝恭是一个真正活得明白,活得通透的功臣。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