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
这几天别惹当妈的,
她们心情不好,
本以为复习是查漏补缺,
复习后才知道是女娲补天,
补着补着才发现是精卫填海……
你家加入了这样的复习大军吗?
你家又在上映什么剧目?恐怖片、武侠片、灾难片、喜剧片?
1.试卷上用“像”造句,女儿写道:我长得像爸爸。老师划了一个差,扣了三分。女儿说,我明明和我爸长得就很像。老子也附和着,凭什么?!
2. 我让女儿背诵课文,她说:妈妈我记忆力不好,记不住!
3. 看她写看图说话,寥寥数字。问她原因,她说妈妈我会写,只是不想写太多字,因为手会很累。作文除了主谓宾,基本看不到定状补。这让我比较郁闷,从一岁就开始接触绘本的她,好歹也有三百本的书籍阅读量,怎么输出质量这么低?
4. 多音字、同音字,更是傻傻地分不清楚。张冠李戴是常事。
这样一个“熊孩子”,应该不是别人家的,是我家的。
就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们提前半个月启动了期末总复习。搁以前,我肯定秉承学习是你自己的事情,考多少分也是你自己的事,我只负责签字就好。说通俗一点,就是放养。直到,我阅读了相关教育学和心理学方面的书籍,观念开始发生变化。
吴文君老师说,6-12岁孩子,家长对于孩子陪伴策略有六个方向:
第一,读书习惯早养成。
第二,入学之后小学一年级开始,我们就要给他的学习和作业定一些规矩,定一些界限,比方说作业是你自己的事儿,我不帮你完成。学习是你的事,我不会看着你。
第三,孩子需要的时候,我们就要帮助他,要伸手,不能因为说这件事是你的,我就不管你了。
第四,请在小学阶段的父母放下横向的比较,看孩子的进步。
第五,学习信任和放手。
第六,让你的孩子体验焦虑、紧张,你也需要体验焦虑和紧张。
孙云晓老师说,孩子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态度,需要从小建立。对于一二年级的孩子来说,说得具体一些,就是养成预习、复习、愿意动脑筋、愿意克服困难的好习惯。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孩子自然如此,而如何引导才是关键。
心理学有个理论,说得是成功是成功之母。就是大量的成功经验,会让孩子产生更多的动力。
如果孩子习惯性形成“我不行”、“我不能”、“我不会”、“我考不好”的信念,慢慢就会变成“习得性无助”。
反之,孩子通过自己的一点点尝试、一次次努力,慢慢形成“我可以”、“我能行”、“我总是能战胜困难”,就会拥有更多的乐观,形成“习得性积极。”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思维模式,将决定孩子不同的人生走向。
综上几点,我这个当妈的,也就选择了该出手时就出手。前提是,孩子心目中有个明确的目标。而距离这个目标,现实还是有些骨感的。
复习战略之任务分解:
基于平日测试情况和二年级知识难易程度来看,英语和数学,无需劳烦老母出马,飘过。
重点复习科目:语文!语文!语文!
语文复习重点:字词、写作、古诗词默写、的/得/地区分、拟人和比喻的修辞手法、模拟习题练习、课文熟练掌握
复习工具:书本、辅导报、听写本、错题本
半个月来,语文小学辅导报纸如雪花般飘落在书包里,然后接踵而至的是各个单元的重难点字词试卷,最后是综合模拟试卷。坦白说,光这些报纸、卷子就够娃们受得了。
老母表示深切同情,同时也无能为力。因为,第一:我不能让孩子不做,就是我同意,估计娃也不同意,因为害怕老师批评。第二:我不能帮助她做,因为她知识掌握的确不扎实,需要练习;有一种情况,我估计我会帮她写,就是她掌握得非常好,再写属于重复劳动。我唯一能够做的、有价值的事情是,让她以一份愉快的心情来面对。
如何保持孩子学习的愉快呢?一字真言:夸!孩子做卷子,我是不辅导的,只是,我会夸奖她做得好的方面。你今天的字写得很好;你的速度又比昨天快了;你整体的任务完成情况比老师要求的进度还要超前。这样,孩子是在一种喜悦的状态下完成的。
倘若,我面带焦虑地说:你写得怎么这么慢、这道题错了、你这么写下去,晚上几点才能睡觉就是另外一种效果。
根据脑科学中三位一体脑的概念,大脑有三大部分构成:爬虫脑、情绪脑和思考脑。毫无疑问,学习是需要启动思考脑运作。如果孩子在学习的过程中,遭受谩骂、指责、威胁、恐惧, 孩子的爬虫脑感到不安全,就会关闭;情绪脑没有愉快、积极的体验就会屏蔽;思考脑也就没有机会工作。说得通俗一些,就是越放松,越会主动学,学的效果越好;越紧张,越被动,学习效果越差。
做辅导报和试卷只起到了练习的效果,关键还有一个环节就是查漏补缺。所以发现错题、订正错题才是核心。雪花般的试卷,老师没有时间改,这个时候老母代劳。当批改完试卷,让孩子发现错题、订正、再对错题考核,往往会面临挑战。
感知一下孩子的心理,“我好不容易、辛辛苦苦才做完,然后你就揪着我的错,我很不爽。”
好吧,我要开始给娃转换信念了:“宝贝,你知道吗?这些错题就像你打游戏闯关时的拦路虎。”女儿一脸蒙圈的看着我。
我故作神秘的解释:我知道你做卷子很辛苦,我更不希望你的辛苦白费。会做的题,其实可以不用再做,最最最重要的是把不会做的、做错的,挑选出来进行订正和巩固。那些成绩优异的哥哥姐姐,期末复习的时候,都是把重点关注在错题上。你这么辛苦,才发现这些让你丢分的陷阱,你不及时订正把它们打败,而把它们轻易放走,给它们创造机会下次再来害你丢分,你愿意吗?
把错题比作拦路虎、通关时的小陷阱,这样孩子更容易有代入感和画面感。哎呀,妈呀!老母这比方打的,自己都贼满意。
关于的,地,得,老母我也不太分得清。幸好,老爸做了总结:名词前面白勺的,动词前面土也地,动状之间双人得。得嘞,我也跟着扫盲了一次。
关于背诵这个部分,老母我调用了孩子学习的内感官:视觉、听觉、动觉帮助记忆。例如“我是什么”这篇课文:
第一步:我阅读每个自然段(孩子运用听觉)
第二步:孩子根据语音内容配画(听觉、视觉、动觉)
第三步:完成一个自然段的配画,根据画面背诵文字(视觉、听觉、动觉)
第四步:记忆画面(视觉)
第五步:脱稿背诵每个自然段(内视觉、听觉)
第六步:连接每个自然段,脱稿完成全文背诵(内视觉、听觉)
有些人喜欢的学习模式是阅读,属于视觉型;有些人则是喜欢听,属于听觉型;还有些人喜欢体验、实验、互动中学习,属于动觉型。内视觉学习最快,内感觉印象最深,而内听觉效果最弱。而最好的学习效果,是在学习的过程中同时调用内听、内视、内感。
当孩子用这样方式,轻松而流利的背完一篇课文时,内在的信念“我记忆力不好”的魔咒,就不攻自破了,取而代之的是,原来我记忆力这么厉害。离习得性积极又靠近一步。
当陪伴复习的过程,充满趣味的、竞争的、变换多的、有挑战的、能帮助别人的,这些核心要素,孩子就比较容易接受。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老母需要激活很多创意脑细胞。
小妞,老母能够做得也就这么多。不管最后你的成绩如何,在复习的过程中,我们收获了创意、欢乐,支持与陪伴。如果这些定格在我们的人生电影里,我愿意把它定为亲情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