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好的自我介绍标准是什么
1.面试时先自我介绍的目的?
- 打破陌生人的局面,进行充分的交流,引导接下来面试提问。
- 好的自我介绍一定能够引导接下来面试的提问,不会让面试官摸不着头脑,也不会让接下来的问题过于分散。
- 好的自我介绍都会预设好问题,并提前准备好答案,所以接下来的回答会很流畅。
- 好的自我介绍 都不能超过2分30秒。
- 自我介绍与接下来面试问题强关联,一定要做好。
2.详略得当
- 自我介绍不是面试的1对1题问,没有必要强调自己经历中的每一个细节,反而会让面试官纠结琢磨这些细节,耗费思考时间。
- 对面试岗位的能力匹配程度,是要着重强调,要让面试官最短时间内get到你有哪些能力点需要被他考察。
3.有意识保留
- 故意保留一些关键部分,等待面试官发问,这些提问做好准备,回答起来自然从容不破。
- 保留一些在面试官关注优先级为“中等”的内容。
充分的自信
所有的面试都是双向选择,大家其实都是想招找自己想要的有优点的人。
- 在自我介绍里,没有必要说缺点(这个问题如果面试官关注会单独提问,不关心则不用刻意说)
- 需要充分展示自信,千万不能表现出对某些考察点的退缩。没有一个人的能力是完美的,所以遇到不会的也不用纠结。
2.自我介绍的三步走
1. 说个人属性
个人属性作用是简单说明自己的背景,作为自我介绍的开端,内容要少,重点是简洁干练。
例如:我叫xxx,我之前在xx公司任职xx岗位,我的教育背景是xx,进行过xx专业学习。时间大概10秒以内。
这里内容不用多,需要注意的是和自己面试的岗位相关的专业学习需要提到,完全不相关可以不说。
2. 说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目的是快速告诉面试官自己做过最有把握的事情,只需要简单简单告知这个事件你主导一些改变是什么,不要沉淀到事情的背景与任务中。
注意:多用“主导”而不是“参与”
如:
差的表达:我曾参加过xxx架构设计,处理了xxx等并发,完成了xx存储,最终推动了xx难度的产品结构。
差的表达:我曾完成了xx产品设计,以xx方式满足了xx用户的xxx需求,带来了xx的拉新,xxx的促活。
找到你应聘岗位,与公司对应的产品进行充分的信息收集,并与你自己简历产品相关性高的数据进行整合和整理。(技术架构,算法模型,产品迭代通过朋友,脉脉收集)
让面试官知道你之前做过的,并且他们现在也需要,并能在他们公司直接拿来就用。体现“经验可复用性”
避免踩的坑
- 在个人经历中,不要说自己没有十足把握的经历,因为可能在阐述的时候,就表现出没有把握和自信,这时候有经验的面试官很容易识破。
- 个人经历是面试官注意力最集中的一部分,几乎和简历一样,引导面试官接下来提问,所以可以在个人经历中,适度隐藏一些较为重要的细节。
比如你是怎么对技术方案进行设计,中间遇到了哪些困难,相比之下哪些技术方案拓展性,复用性更强。
3. 说积累沉淀
积累沉淀的意义是,从过往的经验中,能够提炼出哪些可以复用的。
在你的目标岗位的方法论,这些方法论也是面试官容易去挑战和考察的点。
1.最好的办法是能够从第二部分个人经历拿出一部分作为方法论的依据。因为这是你自己的实践总结,足够经得住考察。
2.当然方法论的学习和沉淀不一定要完成来自自己做过的项目,自己学习和课程也是可以的。
用户表层需要我要找有相关经验的人,内在需求是一个能够自己总结和沉淀的人才。
- 这一部分很容易被遗漏,原因死很多人默认自我介绍只是说一下曾经做过什么,但是面试官关心的是你做过什么的原因仅仅是这些项目给你带来了什么。
如:我从之前xxx产品经验里,总结了面对老用户活跃不足的情况下,如果控制ROI对老用户进行促活进行盘活流量,要点是:行为统计,针对性控制利益点,xxx
3.自我介绍的加分项和技巧
- 展现出你对这个岗位调研准备
如:你提前了解过目标岗位的技术架构设计,语言,你提前了解他们岗位当前的业务目标和产品设计要点。这同时会展示你对于目标岗位的意向。而在高意愿下,面试官会更倾向于意向高的候选人。 - 展示你的学习性
(1)可以考虑放到第三部分结束部分。讲明自己还缺乏什么样的能力,对于这个能力,我有着怎样的学习规划,希望能在对方公司获得什么样的成长。
体现你是否对这岗位的一些前沿知识都够了解,是否想明白这个岗位和项目在未来业内有什么新的做法。这些做法过往是怎样的,现在有什么不足,如果有不足未来会是怎样。 谈学习可以 跳出学习谈自己对互联网的理解和想法。
(2)这种学习性展示,千万不能说:“我喜欢xxx”,“我对xx有兴趣”,因为这样表达门槛过低。要说是因为你对这些兴趣,进行过怎样的准备和研究。
(3)学习规划:千万不要说的太长,计划5年10年。
作业
准备好2分30秒的自我介绍,并熟练的背下来,在面试的时候充分自信展示给面试官。
自我介绍几乎是千遍一律,只要背好一遍,终身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