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如水)蕊雪著

我心如水

张瑞民著

期待许久的天空

飘忽的心

影子——诉说历史

当春芽探头的时节

心已被柳丝拂动

夏虫叮咛

南风徐徐入睡

印子——淌着深绿

秋水伊人吗

冬雪皑皑

天地间

犹现寒梅一朵

春去秋来

寒来暑往

我御驾而行

逆风飞扬——

致读者

自然界花开花谢,潮起潮歇;人世间变幻莫测,如泣如歌。

须知,鲜花在盛开的时候,正蕴藏着衰谢的不可避免,而冬天树上光光的却已含有茂叶浓花的生机。生代表着死的开始,死又是生命的轮回。这便是大自然的规律,丝毫不能更变。

人人都在追求成功,人人都在渴求幸福,但成功的背后,常常有许多坎坷的人生经历;幸福的得来又无不与痛苦相连属。何去何从,人们为之而迷茫,为之而惆怅。。。。。

“网民”、“基民”、“股民‘;“中产”、“小资”、“弱势群体”;“新穷人”、“啃老民”、“单身贵族”、“丁克家庭”;“南下北飘”、“东邪西毒”……时代造就了无数的“明星大碗儿”“富豪高官儿”,也让许多人信仰缺失,精神荒漠化……在这激烈的竞争环境中,人们不得不拼命地去工作,去艰难地找寻着适合自己的星座……那究竟什么才算是幸福?什么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生?我们又在为何而出发?。。。。。。

    本书正是从世界的原本,心的原本和心灵的超越谈起,努力找寻心灵的解脱之匙,倘能明了世间万物流转刹那不息,世间万法唯心所造的本源,便可在寻常生活中找寻到幸福,正得人生的价值所在。就是说,当下的,眼前的、现实的是最美的,也是最好的,应当抓住。抓住了便是与幸福结缘,便是乐的源泉。也正是人生的正知,正见。如此,便找回了心灵的宁静,也就找回了原本就属于自己的幸福生活。倘使读者大人能在繁忙工作之余拿出片刻把玩一二,了有心得,便不负作者之心矣。

愿人人找回心灵的愉悦!

愿所有人生活的幸福美满!

目  录

我们为何而出发

第一篇:水月集

  1、  了无痕迹

2、  支离破碎

3、 原本的我

找到了方向就不怕路远

第二篇:鼓励自我

1、  积累性

  2、  有限性

3、 矛盾性

4、 颠倒性

5    虚弱性

6,  执识性

毕竟空

第三篇:正知、正见

看破 放下 自在

第四篇:找回心的宁静

一、  放下就是真正的生命

二、  将欲望降到最低就是幸福

三、  去贪则清凉

四、  傲慢招苦

五、  宽恕别人,升华自我

六、  知足则幸福常在

7、 错误 的感觉是烦恼的发根

8、 修心为上

九、 包容异己

十、  运命而不被命运

十一、嫉妒猜忌蒙蔽心性

十二、逆境是你的财富

十三、实破感情的樊笼

十四、惯性与束缚

内心的安详就是幸福

第五篇:心灵的超越

1、 心灵的自由之路

2、 心灵的超越

3、 航进自己

我心如水既是幸福

第六篇:创造幸福人生

一、把握了当下,便把握了人生

二、万法唯心所造

三、画地为牢 ,自寻烦恼

四、善意地去解释一切

五、快乐从心开始

六、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七、提升自己莫与他人俗

八、辨别真伪

九、对号入座,苦多乐少

十、永远不要用自己的尺度去衡量别人

十一、拥有的都是暂时的

十二、感恩的心

第七篇、乐的源泉[结束语]

我们为何而出发

第一篇: 水月集

水,柔软、洁净;月光,皎洁、婆娑 。水中月景,月中水韵,如诗似画 ,如梦如幻……

“雾里看花,水中望月,

你能分辩这变幻莫测的世界;

涛走云飞,花开花谢,

你能把握这摇曳多姿的季节------

借我一双慧眼吧,

让我把这纷扰看个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真真切切——”

也许这首“雾里看花”的歌词恰能表现出这变幻纷扰的大千世界的现状,也恰恰能表露出置身于其中的人们,对自然界的新奇憧憬及对喧闹莫测的社会现象的一种审视与无奈。

自然界除了人与各种动植物外,无外乎是山川、河流、日月云雨。这些客观存在的现象到哪里原本都是一样的。在美国风景旖旎的厦威夷岛,有青山、碧水、阳光、沙滩,到中国的桂林漓江也无外乎是这些….就算是到了台湾的阿里山、日月潭,也还是阳光海浪与沙滩,只是存在的形状不同,景色各有特点罢了。但须知,中国的三山五岳,世界的七大洲四大洋,也不过是地球这个小小星体上存在的物种而已,而与存于其中的浩渺的银河系里以数以万亿计的恒星来比,地球也只不过是其中的一粒微尘,一粒细沙而己,而且地球之外的宇宙天体又是怎样的,是否还有人类一样的生灵存在?却不得而知。

现代科学已经发现了许多新的星体,科学家也已成功飞上了太空,并能在月球上自由行走,但人类尽管借着最先进的航天器,运用最先进的天文望远器材亦不能穷尽这无始无终的宇宙奥秘。

所以,现在有限的科学永远也不能圆满的解释宇宙万物的一切,即使将来科学发展到绝顶的程度,仍不能解决宏观宇宙及微观世界的一切现象与问题,而我们地球上的人与庞大的宇宙天体相比又是何等的甚微,以有限的生命去探索无限的宇宙实在是难上加难,但寻本溯源的人们仍不断地在探索着,行进着------难怪有的科学家惊叹,世界太大了,太神奇了,真是水中望月,雾里看花呀。。。。。。

科学家尚如此,那我们生活在其中的普通人,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弄清这原本就已存在许久的一切的物质的、化学的、社会的各种现象,索性活在当下,把那些复杂难解的课题留给科学家和理论家去探究与争执吧。因为世界原本就是依空而立因缘合和而成的,有如水中月,有如镜中花,变化摸测,难以琢磨。。。。。。。不如象邓爷爷所说‘一摸、一猫、一不论’那样,既然河上无桥,索性摸着石头过河算了,一摸便知深浅,一摸便知远近;为了目标,结果导向,不管黑猫白猫抓住老鼠就算好猫;搞活经济不论姓‘资’还是姓‘社’,一切向前看,发展才是硬道理,。如此才算‘看破’、‘放下’、自在与解脱,如此才能快乐的生活,才不愧这伟大的时代

了无痕迹

宇宙万物的生成与还灭皆是因‘因缘’二字所形成的,因是一件事物生灭的主要条件,缘是辅助条件。就是说,宇宙每一事物的生灭,必须具备某些条件,每一事物的存在必与其它事物有着互相的关系,所以,一切事物生灭存在的条件就称为此事物的因缘。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没有绝对的存在,都是以相对依存关系而存在的,这种依存关系有同时的和异时的,同时的依存关系是,此有故彼有,此无故彼无。异时的是此生故彼生,此灭故彼灭。此是主而彼是从,前者指的是纵的时间,后者指的是横的空间。因此所谓宇宙在时间上说是因果相续,因前复有因,因因无始,果后复有果,果果无终。在空间上是主从关系,主旁复有主,没有绝对的中心,从旁复有从,没有绝对的边际,以这种连续不断的因果和重重牵引的主从关系,而构成这个互相依存繁杂万端的大千世界的。

宇宙的生成既不是神创造的,也不是上帝支配的,是具备了该物质生成或变异的各项条件和合而成的,这种由无到有的生起,从因上说叫缘起,就果上说是缘生,所以,宇宙万物的存在是‘因缘所生’或称‘万法因缘生’。

宇宙万物自精神现象到物质现象,都是在运动流转,生灭变化刹那不停的,有生命的人及动植物和无生命的自然界的生住异灭都是表示万法流转生灭无常的,但这种流转生灭之间是否有一规律可循,如果有那就是万有因果律。(生、老、病、死)

因果律就是事物生成的法则。现在科学上也有因果律,但仅适用于物质世界,而实际的因果律还适用于人心的变化,物的变化,乃至混合的变化。

任何事物决不能无因而生,但有因无缘亦不能生(缘即有辅助条件),正如一粒种子是因,若不经播种,把其置入土中,再加上阳光雨露的助缘,则不能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而终为人所享用。自然界事物的生成不仅如此,人的繁衍生死易是如此,即使是事物的变异与坏灭以及人的变异过程亦莫不如是。

由此可知,因果律上有三个原则:

(1)是果由因生,无因不能生果,有因有缘则必生果。

(2)是事待理成,因果相报。万法生灭固有因果,但因果中尚有普遍的理性,某因必生某果,如有生必有死,有成必有败,善有善果,恶有恶果都是必然的法则。

(3)有依空而立性。任何存在的事物起初都必须是依空而立的,如凡是存在的最初都是不存的的,凡是“有的”必都依“无”(空)而立的,比如一棵草之所以称为草是由因缘和合而成的,而起初的草并不存在,是在一定的温度、湿度的土壤里,经过阳光雨露的助缘才长出牲畜能食,又不能长高长大的植物。人类把它起个名字叫‘草’,是参照其他高大植物而称谓的,故称‘小草’。就如同物理学上的参照物一样,车子再走是参照土地,人在走是参照路边的树木花草……

需注意的是

(一)因果律中既无第一因亦无最后果,因前复有因,推之无始,果后复有果引之无终。如父为子因,父复有父,子为父果,子复有子,子子无终。

(二)因果律中的因与果是相对,而非绝对的,如棉纱是棉布的因,却是棉花的果,棉布是棉纱的果却是衣服的因,由甲因产生了乙果,当然乙为甲之果,若由乙再产生丙果,则乙又为丙之因。所以,因果通于时间上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故因不自灭,不论时光久暂,遇缘则起。

(三)因果本质上为一,能生之因必为所生之果,能生之果必为所生之因。如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种瓜长不出豌豆,种豆长不出瓜秧。自心法上说,自作是因,自受是果,善因不生恶果,恶果不生善因,丝毫不能假借。

在宇宙万物中,物与物的因果较易理解,如金属的热胀冷缩,冷热是因胀缩是果。而物与心的因果也容易明白,如物质环境的好坏能使人有苦乐的感觉,饱暖则身心舒适,饥寒则心生痛苦------可心与物的因果是最难理解的。当以心为因影响物时便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如李广射虎,箭入石棱没羽,近视知其为石,再射则不入,这就是精神影响物质的例子,而最难理解的是心法上的因果,如一个人起心动念皆是业因种子,有时藏在心中的想因无法理解,如一个人爱上一个人便悄悄暗恋是因,拼命追逐想尽办法得到是果,何时动念,不好考证。但人的业因分善恶二面,自因自受丝毫不爽,俗云: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辰未到“言语虽粗俗,但确是极符合万有因果律的至理名言。”

我们忙忙碌碌行走在天地之间,时常困惑而住足思索,以至忘了为何而出发,甚至忘了‘我’是谁,好不酸楚。。。。。。于是在天地间游荡,想看穿未知,找寻原本的‘我’。。。。。。原来万物是依空而立,万法是因缘所生,万有因果而生灭,而且是瞬间流转、刹那不息、了无痕迹的。。。。

由是顿悟,人生有如水中月,有如镜中花,如露易如电,转瞬即失而已,如何做一个真我,做一回对社会有所价值的人,是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思索而追寻的。。。。。

首先,要身体健康才有价值,健康才是本钱,健康才不会给别人带来麻烦,联合国最新的健康标准是,七十能爬山,八十能走路,九十生活能自理。身体倍儿棒,吃嘛嘛香,那才是真健康。其次是心理健康,明确社会分工不同,职业不同,贫富也是常理,须知好坏相生,美丑自现,明了生老病死是自然的因果,便不在过份执着于不切合实际的“幻想”。第三还要有社会适用性,即适应社会,适应环境,适应单位,适应市场。应当学会放下自己,用一种虚空的胸量去过活每一分每一秒,那才不枉一生。

所以,明白了万法为空性,也就明白了我们为何而出发,只有活在当下才明了生活的真正意义,活在当下就是说现在所拥有的是最好的,眼前的是最现实的,也是最美的。故平平淡淡才是真,实实在在就是美。我们该去努力,不为虚妄不实的假象所迷惑,去快乐幸福地创造自己的人生,才是最原本的自我。

心灵寄语:世界的本源依空而立,万法流转刹那不息;宇宙世间因缘有序,韶华易逝精进在人。

岁月会老去,世事会全非,只有抓住当下的机缘,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天地。

上天的奥秘,谁人知晓

人的命运,谁能预料

有时先让你陷入窘境,然后再让你春风得意

有时先让你得意一番,紧接着就让你遭遇挫折

这都是上天的有意捉弄,非为人谋

因此

一个有智慧的人

当不如意时要从容面对

遇到横逆磨难时,应当学会忍耐

在平安无事时,要想到困难的来临

假如人

确能做到这种程度

那么

就连上天也无法施展他捉弄人的伎俩

支离破碎

我们生活的地球,只不过是银河系中数以万亿计的恒星中的一粒微尘而已,那我们的眼也只不过是众多肉眼中的一种,事实上我们的眼并不怎么优越,在白天,鹰的眼远比人的眼要强得多,距离四十里开外的黄豆粒大小的物体在滚动,他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一旦振翅必有所获,在晚上猫头鹰的眼睛比人类的眼要灵敏的多,蝙蝠亦能在黑夜里自由飞翔,夜晚简直就是他们的世界,即使是人类使用上最先进的夜视仪和它们相比也远不可及。

事实上,人眼只能看见宇宙里非常狭窄的一段“可见光带”,人眼看不到比红内线波长更长的一切,也不能看到比紫外线波长和比这波长更短的一切,有时人眼简直就是睁眼瞎了。所以在人类还没有发明望远镜、扩大镜、显微镜等精密仪器时,我们所用肉眼看到的“可见光带”,就觉得是完全是真的是确实的世界,其立足是极不完整的,这只是宇宙中极少的一部分而已。今天所看到的宇宙要比百千万年前看到的要大的多,远的多,可这还是整个宇宙中的微乎其微的一小部分。

试想在一个大城市的中心,如果有一幢完全封闭的房子,房子上开了一个很小的天窗,从这个窗口一个人只能看到屋顶的高楼和上面的一小块蓝天。假设有一个小孩在这里出生长大,那他对这个世界的印象是什么,无疑是透过这个房子的天窗所看到的一切,仅此而已。倘你为他描绘海景浩翰的美丽及日出日落的壮观景象,即使讲的天花乱坠他也不会为之动容,因在他的心中无任何记忆符号,更无法进行联想。这时的眼只能看到这些,即透过房子——用眼睛——去看世界,因此就说我看到了一个完整确切而真实的世界,那岂不是笑料一个。

又比如一个人在山顶上一个封闭的房子里出生并长大,这个房子有一个很大的风景窗,透过风景窗看到的是大城市摩肩接踵的高楼大厦和喧泻不息的车水人流,近处还有牧场、羊群,和美丽的原野,抑或有少女在绿草坪中婀娜地起舞……..那情景和前面那个孩子所看到的是大相径庭,简直是另一个世界。如果再用上望眼镜,看那无尽的天际和飘渺的白云,那就更美了。。。。。。但这仍不能极目穷尽一切,因为山那边呢?天外边呢?仍是无穷无尽的奥秘,所以人的眼是有限的,而自然界的一切都是变化无限的,至今我们都无法通达而透彻。

试想眼前是一辆漂亮的汽车,如果将这个汽车上的发动机拆下来,我们还把发动机叫汽车吗?肯定不是,是发动机不是汽车。只有将发动机装在象车一样的有四个轮子能发动能牵引箱子一类的车体时才叫汽车。如果再将发动机上的部件汽油泵拆下来,他还叫发动机吗?答案是否定的。再拆下去,什么节气筏、机油泵、喷油嘴------那自然就不叫发动机了。因此任何物体从本质上可细分至无穷无尽。从原本上说均不是实有的物体,只有把这些“虚的物件”组织在一起时,(在你的心中或记忆中已存在的发动机汽车之类的符号记忆起作用后才显现出来),才能称为发动机或汽车。所以物质世界的客观存在,只不过是机缘和合而成的暂时形态,其实是无实体无实相的。也就是说没有一样东西是永久性的。

再比如,一个人的四肢加之以首谓之五体,有了五官再加上心肝脾胃肾及头脑能思维有认识活动才能称其为人。如果取下他的头、手臂、心脏他还是一个完整的人吗?答案肯定不是,是一只手臂,一个人头,一颗心而已。人如再分,65%是水分,10%是矿物质,10%是各种气体和碳水化合物,其余是分子、原子------所以,从根本上讲我们的肉体也只是机缘合和而成人身而已,否则便不存在。

世界上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各种物质,我们可将其归纳为多种基本元素,均具不同的化学特性。如黄金是金属中的一种,虽然成千上万的金属制品中有复杂的黄金锈像物件和简单的金条,各有不同的色彩和形状,但每种金物质均可熔炼并可再铸成另一种色彩形状不同的物件,而这些均说明金子也是可变的,不是恒久的。能保持不变的是金子共有的化学特性,也正是因有这些共同的特性,所以才把这些物品叫金子(A2),即均可归纳为一个称为‘金子’的单一元素。所以我们能指出的都只是金子的某种特殊性,而金子本身的化学特性是永久不变或称是‘空’的。

因此,一切固体原本上是“空的”,而液体也是“空”的,均不是永久性的。比如,将水放到圆的容器里水是圆的,放到方的容器里水是方的,放到地上便洒了一片——但它的化学成份是不变的(H2O),只是形态不同而已。

在电磁光谱上,人类肉眼只能看到宇宙这个光谱中的“可见光带”。但随着某种仪器的帮助,如红外线仪,X光,显微镜,可以看到“可见光带”以外若干宇宙射线。

如在不同的电磁波长下所看到的人的形象是不一样的。一个人是由红、黄、绿三种颜色构成的形象,那是透过红内线仪所看到的;透过X光看到的人是皮肉尽失的骨架;用显微镜看到的人身是由分子、原子等构成的。四种仪器看到人的形状颜色全然不同,而平时我们用肉眼看到的人只是其四肢、五官、高低、胖瘦、黑白、美丑等形象,那只是最简单的表象而已------

科学告诉我们,分子由原子构成,原子由质子构成,最后一切质量都可能化成“能”。“能”的原本性质是看不见,抓不到,无形无色,无从捉摸的,那便是一片空白——所以,一个普通人有了不同形象站在我们面前,一个是彩色的形象,一个是肉体,是一架骨骼,一个分子,一个原子------最后无影无踪------故宇宙万物科学家称为“能”,佛陀称为“空”是同一个道理。

原来我们的眼所看到的,只不过是,透过玻璃的天花板所看到的一切物体的外在的形象好坏、美丑罢了,但那是永远也看不透,永远也看不明的,是支离破碎的一片云,一捧土,一滴水,一粒尘。。。。。。

如果我们知道世间万物一切均具“空”性,就好象从一个极沉重的负担中解脱出来,象慈母和他失去了多年的爱子不期而遇的心境,就象在一个狂风暴雨的夜晚,一个人在大海上绝望地航行,忽然在眼前发现一条救命的地平线般的狂欢,这种快乐比任何快乐都要胜似百倍。

心灵寄语:真正的速度是看不见的,心的本源是无极。

人只有了知心的一切均化为“空”时,你的妄念俱除,幸福阳光才自然显露。

人间的幸福

不可强求

只要能

经常保持

愉快的心境

就算是

追求幸福的基础

人间的灾难

有时难以避免

只要能

消除怨恨他人的念头

才算是

远离灾祸的良策

原本的我

人们在追逐物质享受与精神幸福的过程中,应为自己的努力而喝彩,为通过努力而取得的成绩而赞歌,追逐的过程是美好的,也是让人回味的。可在物质生活如此优越,社会生活环境如此的进步,人们精神生活如此丰富的今天,人们为什么还会产生那么多烦恼与痛苦,为什么有的人还会因“名利”之争而自毁一生,为找寻幸福而“锒铛入狱”?难道追求幸福是错的吗?不,我们不是圣人,圣人也不能左右自己的情感。人非草木岂能无情,对于当今物欲横流的经济社会,人不可能无动于衷,没有点想法或欲望的人也是不正常的人,可难道就没有第二条路可走了?既能成就我们的美好愿望又能除去我们若干的忧愁与烦恼,还免伤及无辜?有,可相当的难,这需要我们要拥有很高超的智慧,需要用一颗卓越的心去调整我们日益走偏的心智模式,去找回原本就属于我们自己的宁静的心灵,那才能从根本上免去了一切烦恼,才能够善意地去解决我们身边的一切问题,如此才能算拥有大智慧,也才能成为最快乐的人。

客观世界包括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均是由因缘和合而成,换句话说,存在的只不过是某种形态的暂时形式而已,就如同一个人的身体在不同的观察工具下各具不同的形态一样,那我们的心呢?心又是什么?“我”又在哪里?

根据爱因斯坦理论学说,物体的运动速度若超过光的速度时,这个物体的形态人眼就看不见了,那么如果人的身体也是这样高速地运转呢,肉体当然也就看不见了,而那个‘灵魂’的“我”是否还存在呢?如果在,在那里?如果说没了,那么当速度慢下来甚至低过光速时,肉体又出现了,是否“我”又回来了,这期间我又在那里?

正如前文所述,人在不同光波下显现出的形体是不一样的,在X光下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这个‘我’是否也在变呢?如跟着变,当我们照X光时为什么没有感觉,如果没变,那么这个肉体看不见时又在那?

这一系列的问题在今天高速发展的科学技术情况下,仍就不能得到圆满的解答。

其实一切都是幻觉,一切都是空的,那里找得到?因原本就不存在,原本一切事物都是因缘合和而成的暂时存在形式而已,如将其分解便是一个个零碎的部件,是支离破碎的‘能’,是一片空白,‘本’全是空的,一切的一切原本都是依‘空’而立。所以,肉体的‘我’和心灵的‘我’均不存在------一个人只有心空空如也时,才能无所不包,无所留存,“可谓心中无一物,何必若尘埃”,此时“我心即天地,天地即我心了”,那心才是真的豁达,才能真的开朗起来,此刻忧愁烦扰即除,快乐自然升起,幸福的美景也就自然显现了。

金庸先生的《射雕英雄传》中讲了一则故事,足以让我们体悟一个人快乐真如的本性。

有几位武林高手相约在华山论剑,一致摧举东海桃花岛主黄药师为东邪,后起之秀神雕大侠扬过为西狂,原来是用蛤蟆功打遍天下无敌手的西毒欧阳峰现已仙逝,故杨过继为西狂,一灯大师健在为南帝(僧),北丐洪七公威信最高也已过世,由郭靖继为北侠,只差一位居中的绝顶高手未能选定。其中有一位周伯通老先生,风风颠颠,行踪鬼没,但武功极高,其实黄药师、一灯大师也要逊他三分,但他却个性象个老小孩儿,天真烂漫,看上去了无心机,九十多岁的人了大家都称他‘老顽童’,此刻黄药师故意不提周伯通想使他心痒难搔,逼他发起急来引为一乐,于是提及一位年轻漂亮的小龙女,后来又提起绝顶聪明的黄蓉。

那晓得周伯通听到黄蓉后立刻击掌笑道:“妙极,妙极------”什么黄老邪,老毒物,我心中都不服,只有黄蓉这女娃,精灵古怪,老顽童见她便缚手缚脚动弹不得,将她列为五绝之一,那是再好不过了,各人听了都是一怔。

黄药师叹道:“老顽童老顽童,你当真了不起,我黄老邪功名淡泊,一灯大师视名为虚幻,只有你心中空空荡荡,本来便不存名之一念,可又比咱们高出一筹啊,东邪西狂,南僧北侠,中顽童,五绝之中以你为首!”

众人听了“东邪西狂,南帝北侠,中顽童”这十个字的一齐喝彩都又忍不住好笑一阵。

小说描写黄药师是一位功夫极高又自傲不可一世的人物,而对老顽童却又如此折服,因他绝顶聪明,明明知道名为虚物,可是心中却隐隐还存留“名”字,有了“名”字,便会引出江湖争斗,便会产生嫉妒,便会惹出若干苦痛和争打,和一个心中空荡荡的本不着一物的老顽童相比,自然甘拜下风了。

现实生活中,心中空荡本不着名利的人确实少见,象老顽童一样跳出名利樊篱的人更是没有,因人是生活在一个多彩的世界里,名利、欲望、烦恼、追逐相连属,倘能将这欲望降到最低,至少能减少很多烦恼与痛苦,                                                                                一个人如能跳出‘名利’之争,哪怕是一时一刻的放弃,也是本性自现,也能得到片刻安祥与幸福。

跳出名利自我,不是从一个房间跳到另一个房间,也不是让人跳出三界之外,不在五行中,因为这个世界是客观存在的,躲是躲不过去的,山还是山,水还是水,皓月依然当空,城市依然暄闹,人们都在照样奔走……所以,彻底的放下也是不可能的,倘一个人能将这“名利”的欲望降到最底了就算是放下了,能放到最底,什么诱惑、束缚、得失、荣辱,限制,便全然不起了作用,心如明镜一般,尽管能照出来各种美丑喜怒的境象,可对明镜来讲什么都没有影响,那便是心境。因为心如明镜,所以心中的世界永远是空荡荡的,什么都不留痕迹,那便是“毕竟空”的境界。

正如一位科学家在分析物质世界时,将万事万物分解为‘分子、原子、质子------能’时,用这种方法去观察世界,观察每一物质,如房子是‘能’的临时形态,灯也是‘能’,热也是‘能’,幸福是‘能’,痛苦是‘能’,男的是‘能’,女的也是‘能’,我是‘能’,你也是‘能’------一切全部是‘能’的不同形态,而‘能’的原本又是空荡荡不可捉摸的,如果用这种方式去观察宇宙人生,那一切全是空的,即然是空的境界,‘物质’与‘空’了无分别,“我的观念”又如何升起呢?无从生起又有什么好执着的呢?

有两个和尚在寺院里修行多年,有一天外出化缘,在一个黄昏的傍晚到达了一个河边,河上没有桥也没有渡船,但是水很浅,淌水过河也是没有问题的,正犹豫间忽然看见了不远处一个少女,正左顾右盼的也想过河,可又不能下水,正在十分为难之际,其中一个和尚便走到少女的身旁背起她径直过河,站在一旁的另一个和尚看在眼里,对他的同伴的做法感到非常地惊讶困惑甚至失望,他不高兴地跟在两人的背后走过了河,上了岸,那少女弯身谢过背她的师付便快速地离去了。

尔后两个和尚继续赶路,第二个和尚越想越烦,怎么也不能忘记刚才师兄背那女人过河的情景。他先奇怪他的师兄怎么能违犯多年遵守的戒律,甚至犯了淫戒,后又想,如果让他一个人外出,不知他还会干出什么事呢------天快黑了,他们找到一个破庙,他们实在是太累了,就进庙里躺下来休息,第一个和尚很快入了梦乡,但第二个和尚怎么也不能入睡,。首先他感到失望,后来又因为他是自己的同门师兄犯了重罪而又可怜他,反过来又替他祈求佛祖减轻他的罪过,就这样他是左思右想,翻来覆去的不能入眠。天快亮了,当他听到师兄发出如雷的鼾声时,终于忍不住发火了,于是他大声地喊道——

“死猪,你还睡得着?简直汽死我了,”第一个和尚听到喊声睁开惺忪的双眼,第二和尚又怒道:

“你知道你所做的事吗?你知道你犯了什么罪吗?你怎么背个女人走过河?我不能入睡,因为我尽力祈求佛祖减轻你的罪孽,但你却毫不在乎,并且睡的极香,真是岂有此理!”

第一个和尚坐起来,“啊——?你是说河边那个女子啊,我一过河就把她弃掉了,但是你为什么还把她背在你的肩上呢”------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30,048评论 6 542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9,414评论 3 42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78,169评论 0 383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63,722评论 1 31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72,465评论 6 412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5,823评论 1 328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43,813评论 3 44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3,000评论 0 29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9,554评论 1 335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41,295评论 3 35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43,513评论 1 374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9,035评论 5 363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4,722评论 3 34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25评论 0 28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430评论 1 295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52,237评论 3 39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8,482评论 2 379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