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我早就看过了” VS “嗯,这个我也看到过”

这个我早就看过了……”VS嗯,这个我也看到过……”

在日常的沟通中,面对别人说出自己早已知道的道理,或者分享自己造就看过的信息或观点,很多朋友会下意识的应答:“这个我早就看过了…”。这句话看似没有问题,实则仔细想,往往会使对方在那一瞬间显得尴尬,好像自己分享了无用的信息,也降低了自己的价值。

如果我们换一句话表达:“嗯,这个我也看过……”,就会使我们的这一句应答减少了不自觉的情绪和评价,多了些客观陈述。同时会让对方感到我们的认可,更易于被接受。譬如,我们可以说:“嗯,这个我也看到过,很值得我们参考/很值得推荐。”这样,沟通效果会不会很不同呢?

我妈妈和大部分的中国大妈一样,喜欢跳广场舞,喜欢在刚学会用的微信里转发鸡汤文。前几天的晚上,她又在我们家族的微信群里转发了一段很长文字的鸡汤文,大致意思是要与人为善,奉献爱心……打开微信看到后,我默默的无视了,因为这篇鸡汤文我已经在好多群里看到过了。没想到过不久,家里的堂妹在我妈妈这篇鸡汤文下回复:“这个我十年前就看过了……”然后我妈妈很尴尬的回了一句:“不好意思,我落伍了。”群里气氛显得少了些和谐,有点尴尬。

看到这一番对话,我感觉到堂妹在那个瞬间的表达或许有些欠妥当。因为当我们应对别人的推荐时,给出的回应是“这个我早就知道了”、“这个我早就听过了”、“这个我早就看过了”……这样的回答,往往表达了我们内心的评价和情绪——“你怎么这么见识少?”、“我知道的比你多。”、“我获取信息比你快。”等等,再往深层次分析,其实代表了我们内心的骄傲——“我比你聪明”、“我比你优秀”。当然了,听到别人给予自己这样的回应,肯定内心是不舒服的。这就像,我们读了一本很好的书,忍不住推荐给身边的朋友,得到朋友的回复却是:“这本书啊,我早就看过了……”,或者,我们在网上看了一档很有趣的综艺节目,拿出来跟朋友分享的时候,他们却说:“这个节目啊,我早就看过了……”,我们肯定会感觉到像是被浇了一头冷水一样,热情一下没了。

同样的场景,如果换一个表达方式,或许会有不同的效果。譬如,同样是我妈妈在微信群发鸡汤文的案例,如果堂妹当时看到后回复说:“这篇文章说的很有道理,值得我们思考。谢谢您分享噢。”,这样说,不仅会让我妈妈看到了觉着开心,因为自己的行为获得了认可,同时,也使堂妹在长辈心目中树立了乖巧懂事的好形象。不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吗?

同样的,当朋友跟我们推荐一本好书时,虽然我们很早前就看过了,如果这本书的确不错,我们可以说:“嗯,这个我也看过的,的确很值得推荐,书中很多观点值得我们思考。谢谢你!”这样,是不是既避免了尴尬,又让朋友感到了被认同,收获了开心,是不是一件一举多得的好事呢?

先认可,再感谢。这样的沟通方式是不是比直接拒绝对方,否定对方的热情,会好很多呢?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如果说没有实践就没有发言权,那么我可能不太适合谈论爱情这个话题,因为如果仅从接吻、上床这个层面来说我确没有谈过一场...
    皖尘阅读 3,038评论 0 2
  • TVB有许多婆婆专业户,诸如冯素波、余慕莲、夏萍、鬼婆罗兰、陈立品等等。不过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位,也许很少人知道她的...
    电影聚焦阅读 4,633评论 1 6
  • 记忆如一把锋利的锯子 总是在辗转反侧的 夜里 把往事不停拉扯 回忆撕心裂肺的飘落 钟声嘀嗒着凌晨的不眠 黑夜窒息万...
    金钗银环阅读 3,427评论 80 71
  • 我有一个追星的好朋友,我称她是life小姐。 她不买偶像的专辑,她不安利她的偶像,她甚至不去看她的偶像。 正是因为...
    youonlymax阅读 3,339评论 0 0
  • 好久没能静下心来了。今日阳光微好,有轻轻的风。 吃过午饭,和小默在门外站桩晒太阳。闭着眼,迎着太阳,静静观察自己的...
    骷髅心阅读 1,26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