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忙里偷闲去扬州游玩,本以为出游欢乐之情会因为酷暑大打折扣,不曾想天公作美恰逢降温。虽然少了蓝天白云,但换得凉风习习,权衡一下倒也值得。李白诗云“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且不论彼扬州是否是此扬州、此烟花是否为彼烟花,当你真正走进扬州,立时就会忘记这些辞藻之争,而沉浸于迎面扑来的历史厚重感和江南人文美景。
扬州自古就是繁华富庶之地和兵家必争重镇,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就将近2500年。自春秋历经隋唐直至明清,扬州无不闪烁于史书之中。古时扬州的概念比现在大的多,泛指淮水以南到东南海滨的大片土地,所以名列“九州”之一。而此刻我所欣赏的只是扬州城,一座小巧精致却又不失文化积淀的江南名城。 此行的第一站是瘦西湖。瘦西湖原是扬州城外的一条河道,本名宝扬湖,乾隆年间才改的名。可能是因为盛夏又逢工作日的原因,景区内游人不多。林荫道里稀稀落落的人群更显清净,瘦西湖上三三两两的船只尤衬风景。湖边长堤垂柳、荷蒲薰风;园内假山亭榭、移步异景;湖面波光粼粼、白塔倒映;桥上游人驻足、极目远眺…… 此情此景,当真令人如痴如醉,不知身在何处。如果说杭州西湖是珠圆玉润的大宅贵妇,那么瘦西湖则是凹凸有致的小家碧玉。即使瘦西湖没有许仙和白娘子的美丽传说,也必然有二十四桥上玉人吹出一曲离殇的如诗意境。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
离开瘦西湖已经黄昏时分,在酒店歇息晚餐之后,我和朋友沿着古运河散步。途中居然偶遇了朱自清的故居。朱先生的宅子藏在一条深深的巷子里,当年曾是他伏案执笔写出诸多名篇的处所,如今却已沦落为别人观光赚钱的地方。橱窗里展示着他的很多原稿,字迹清秀,中英文皆是如此,当真字如其人。脑海中浮现出他的名作《背影》中父亲的背影,而眼中看到的是先生在历史的尘埃中渐行渐远的背影……走出朱家故居,沿着文昌中路往东不远就是京杭大运河扬州段。夜晚的大运河上已没有了来往的船只,能看到的只是灯光勾勒出的一条贯穿南北的彩带。古时的大运河乃是极其繁忙的水上要道,每日过往船只无数。发达的漕运和盐运不但铸就了扬州富甲一方的经济地位,也谱写出了很多关于槽帮和盐帮的传奇故事。大运河边上的东关街也是扬州城里游玩的好去处。街前雄踞着一座古城楼,上书“东关”二字,城楼前面还有护城河阻隔。我站在城下侧目仰视,脑海中立时浮现古时攻城的种种情景。然而此时城门已大开,迎接我等远道而来之客的只有欢迎和热情。整条东关街都是用长条板石铺设,建筑古色古香,商铺林林总总,街上熙熙攘攘,不由得令人想起古时扬州的行当俱全和商业繁荣。特别是看到长乐客栈门前的两串在晚风中飘荡的大红灯笼,我不由已“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号角连营”。小时候听的评书《响马传》和《隋唐演义》里的那些英雄们仿佛正扬马策鞭浩浩荡荡地从我眼前奔驰而过……
第二日我们还游览了鉴真大和尚东渡之前修行所在地大明寺,我对寺庙向来没有太多兴趣,大约是感触了奚落国人旅游就是“上车睡觉,下车看庙”之语,于是乎走马观花而过。扬州之行的最后一站是号称“晚清第一园”的何园。何园的景色和江南其他园林大同小异,都是极尽中国传统园林技巧之能事,亭台楼阁、山水花草乃至一桌一椅,无不凝聚着设计者的匠心和拥有者的奢华。然而何园又和其他的园林不同,因为虽然它是中式传统园林,但是屋内家具和摆饰又处处流露着异国的情调。在这里你能看到电扇、钢琴和洋酒,在小姐们的闺房中你甚至还能看到有现代风格的写真。刹那间我有种时空交错的感觉,我还没看到《红楼梦》宝黛之恋的结局和四大家族的没落,突然《金粉世家》的爱恨情仇又展现在眼前。那些小说中的人物是如此的虚幻却又如此的真实,我仿佛和他们处在一个平行的世界里,看着他们的故事幕起幕落,看着世事的无常云聚云散。怜惜也好,幽怨也罢,终究那些都不是我的时代,我只需静静读着就好……
扬州,我终于要和你暂别了,我相信还会有再聚之日。你那千年的页卷和万般的美景我两日岂能赏罢?所谓“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在扬州”,大运河上千帆尽,唯有长江天际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