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拾阅读,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刚捧起书本,那边娃就在叫:“妈妈,快来,这个字怎么写?这道题怎么算?”刚读到精彩处,我的老妈也叫唤起来:“快来阳台,帮我递个衣架。”这个暑假,本来雄心壮志要完成这本那本,要写多少字的读书笔记,时间过去一半多了,断断续续地才看完三本,想说的话很多,但思绪混乱,不能有相对完整的时间整理与记录。真是感叹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生活由不得自己支配,连阅读也成了奢侈的享受。但是,心中的那股阅读热情还是没有磨灭,我们好不容易成立的阅读联盟契约牢记在心,一定要逼着自己学习,不能停留在原地。就像我们的发起人苑姐姐说的:哪怕为了教育娃,为了塑造一个学习型的良好母亲形象 从而改变家庭的教育环境!相信迈出这一步,就离成功近一步,离后悔远一点。
其实,阅读真正吸引我的,是每当翻开一页,我总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自己在与作者做着心灵的交流,而这些教育书籍里的许多话语,让我时刻感受到智慧的碰撞。读谢云的书《阅读照亮教育》,虽然未曾谋面,不曾交集,但是感觉他像一位智者,又如兄长般与我交谈,从教育者的角度谈对教育的认识,焦虑,感悟,经验……谆谆教诲,令我倍感亲切,很多观点是他发自肺腑,也流淌到我的内心,激起层层波浪。
特别是他的教育梦想:“我所期望的学校,规模要小,精致而特别。所有师生都能彼此叫出对方的名字,这就是家的感觉。不必是名师,但最起码应当有对教育的爱,对学生的爱,对学校的爱。年长的不糊涂,不固执,不昏朽,年轻的有激情,有理想,爱思考,能上进。所有老师是明师,明白教育的本义和规律,明白自身的责任和使命”。真是说到我们一线教师的心坎里,想当初我们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必是满腔热情,心怀美好……反观现实,学校里各种现象杂乱丛生,我们多么希望教育回归本真。
这是我们的教育理想:“不会对学生说别输在起跑线上,因为树的成长是慢的,教师和学生的成长也是慢的,要有充足的耐心和期待”。但现在的剧场效应逼着我们在起跑之前,就开始快速热身跑步了。随着儿子上小学,身边的竞争氛围愈演愈热,我也加入了赛跑大军,常常心态失衡。虽然对学生我是颇有耐心,但对自己的孩子只会生气发火。温润、精心的美好早从家里烟消云散。
这是他的梦想,也是我的梦想:“学校不要有太多的婆婆,不接受一般的检查,不理会一般的评估,不欢迎恶意的吹捧,不搞太形式主义的东西,不摆花架子,不走过场。要朴实,自然,像一棵树那样缓慢而优雅地从大地上生长起来。”多么朴实而纯粹的梦想,当然也只能是梦想,因为我们不可能摆脱每学期来自各级各面的各项检查,往往为了一个突然下达的通知我们就要忙乎好一阵子准备各种迎检材料。否定地说这些检查没有用,那是不可能的,至少一定程度上也能让我们在百忙之中做到了整理与反思,再改进与再提高。但我想如果我们能不靠第三方的评估督查,而是本身就在规定、规范或自觉、默守的规律下教育教学,自我反思,不断改进提升,多一些实实在在的内容,那是不是就少了这些硬性的被查。就如芬兰的教育,从源头上就做好,教育着视为己任,老师们从来不需要行政的督查。
有读者在谢云的博客里针对他的梦想留言道:想得美!我也想这么美美地做一场教育的梦。我的梦想很简单,在有苍天古树而历史沉淀,百花齐放而个性张扬的校园里,每位老师和每个孩子都能被尊重,大家齐声朗读,倾听在阳光下跳动的心声。老师因为有尊严地生活而自我觉悟到担负的使命,让研究成为一种习惯,让发展成为一种追求,与孩子们一起成长,不仅自己长成一棵开花的树,也在精心浇灌小树的过程中静待花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