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每天早上醒来,先观想一下莲花。临睡前和醒来时,都观想一下眉心处的宁静和莲花。经常训练,慢慢地,专注和宁静就会越来越深。
2
集中注意力,体会眉心处的宁静,体会到之后,让自己慢慢地深入进去,感受深深的宁静,当宁静感比较稳定的时候,再观想莲花。
3
专注地观想观音菩萨,感受深深的寂静,感受菩萨的慈悲、安详、宁静、自在......观想自己与菩萨的能量场是一体无分的。
4
当您的心习惯于安住在寂静中时,就不会焦虑了。焦虑感是一种情绪,情绪就像一阵风,不在乎它,它很快就会消失。而如果在乎它,它就刮起来没完。及时用正念调整自己的心,就不会掉进情绪的陷阱。
5
正念训练的目的,就是不断提升自己身心的正能量。正能量充足,就不会害怕,也不会焦虑,而且身体也会很健康。重点在于不断地提升自己身心的正能量。发现自己有负面的想法时,及时警觉,回到正念上。
6
持诵六字大明咒时,可以不限数量,随时都可以持,一边安住在寂静中,一边持咒。让持咒跟寂静融在一起。这样熟练了之后,只要一持咒,就会快速回到寂静中。持咒的时候,发现起了其他念头,就及时把心拉回来,重新专注在持咒和寂静中。
7
观想之前,可以先观照寂静,然后安住于寂静中进行观想。
如果观照寂静有难度,也可以先训练观想,先训练一段时间,把身体调整好,之后再观照寂静就比较容易了。
8
观想腹部的时候,身体会发热,这是一种身体能量集中的显现。这种能量集中起来之后,就会沿着经脉流向身体的各个部位,疼痛的地方代表经脉不够通畅,也是能量在疏通经脉时产生的感觉。这个过程就是让身体恢复平衡提升健康水平的过程。所以,继续保持观想即可,对于各种疼痛的感受只要接纳就可以了,不用担心。观想的时候,注意放松,轻松自然地观想,而不是强迫自己过于用力去想,那样会很累。观想结束之后,可以闭目养神,休息一会儿,这时如果能观照寂静的话,可以让自己安住在寂静中好好休息。观想,每天可以多训练几次,每次训练时间不要太长,循序渐进。
9
佛,其实就是大慈悲大智慧大光明之心,每个人的内心深处其实都有这样的心。通过修行就可以把这种心修出来,变成自己生命的主宰。
10
观心和观想的区别——观心,是直接观照自己的心。观想,是观照并想象某种形象。观照内心的寂静,属于观心。观想莲花和菩萨,属于观想。
11
问:我这几天练习观想病气从脚底流出。之后双腿越来越没有力气了。我不知道是不是我咳嗽的缘故。
答:在观想病气流出之后,在观想正能量的光明之气充满自己的身心。这样保持一段时间再结束观想。
问:也是从脚底吸进来光明之气吗?一直到头顶,然后循环吸入流出?
答:可以分两个阶段观想,第一个阶段,光明之气从头顶进入,蔓延到全身,清洗每一个细胞,将病气带走,变成黑色的气从脚底流出,进入大地深处。然后观想自己的整个身心都被净化了,非常清净。这时,观想光明之气同时从全身所有的毛孔进入,滋养全身每一个细胞,每一个细胞都很圆润、饱满,充满生机活力,充满光明。
12
问:病这个概念是什么?
答:能量失衡导致的机能障碍或损伤。
问:那怎么能让人从心理上接受并不在乎病痛的折磨?
答:找到自己内在那个不被病痛干扰的地方,守在那里,然后通过观想为身心补充能量,病痛就会减轻,慢慢就会康复。病痛是自己之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带来的,首先要接纳它,然后疗愈它。观照寂静的目的就是找到自己内在不被干扰的根据地。通过训练,慢慢就会发现,病痛虽然还在,但自己的心却可以是宁静安详的。
13
人的思想是有能量的,所以我们需要学会驯服自己的心,让自己的心保持正念.
坚持正念训练,心慢慢就听话了。让内在的宁静成为内心的常态。宁静,带有强大的疗愈能量。
14
无常和空,不是虚无,而是变化和无限可能,不要错解了。如梦如幻的比喻,是为了让我们生起出离心,不要深陷在欲望、情绪、烦恼之中。
在不同的阶段,对于生命和世界会有不同的体悟,都很正常。但的确也没有永远不变的东西,除了清净的本心。一切都是过程,一切都无法留住,这只是事实而已。
修行,是为了破除错误的思想,破除会导致烦恼和痛苦的观念和执著,以充满爱和智慧的心灵创造自己的生活。
15
生命在某个层面上来说,是永恒的。对于能够以爱和智慧来生活的生命来说,这是一个美好的喜讯。对于深陷在错误的观念中,充满痛苦和烦恼的生命来说,生命永恒也代表着痛苦和烦恼没有尽头,除非转变自己的心,从负面的循环,转变为正面的循环。
这就是为什么对于主宰自己的心来说,学会保持正念是那么的重要。因为自己生命中所有的一切,都是自己的观念、思想、语言、行为、选择等构成的。有什么样的因,就有什么样的果。错误的因,不会带来美好的果。
修行不需要神秘化,其中的道理一定要清清楚楚。
16
人生就是这样,有所得的同时也会有所失,对于暂时不能实现的心愿,可以努力创造条件去实现,但对于结果不要过于执着。
心安,不要依赖于外在条件,因为外在条件一直在变化。
所以,真正有智慧的人要修炼自己的心,让自己能够随时随处皆能安心。
17
关于观呼吸——
将注意力放在自己的呼吸上,静静地观照自己的呼吸,跟自己的呼吸在一起,自然地呼吸,静静地呼吸,让自己保持松、静、自然的状态。不去想其他的事情,只是静静地感受着自己的呼吸。发现自己生起了杂念,就立刻提醒自己再回到对呼吸的感受上。
观,就是用心观察、感受、体会的意思。
观呼吸的时候,要身心放松,不要去控制自己的呼吸,只是静静地感受它,感受它的轻松、宁静。
如果出现了憋气的感觉,可以通过深呼吸进行调整,缓慢地深深地吸气,然后在缓慢地轻轻地呼气。深呼吸的时候,可以同时收缩小腹,吸气的时候鼓腹,呼气的时候收腹,注意力可以放在小腹处。
观呼吸,随时随地都可以进行,不限时间地点。当感受到一种宁静时,就让自己更深地融入那种宁静。
18
书是必须要读的,不读书,很多修行的道理就不明白,就不知道怎么修。所以非常随喜您坚持读书。
《世界是心的倒影》《让心属于你自己》,是比较基础的入门书。当然,还有更基础的,比如《给你一双慧眼》。
重要的是,坚定信心,坚定信念,坚持训练,生命就必然会一点点改变、提升、升华。
当您有一天登上山顶的时候,回过头来就会为当初坚持的自己而深感庆幸的。
《佛陀传》中有一句话说,生命觉醒与升华的道路,要么从未开始,要么半途而废,只有这两种情况才会失败。
19
心的问题,还需要心灵的智慧来解决。医院只能解决身体本身的问题。但很多身体上的问题,也是由心的问题引起的。所以根源不解决,治标不治本。
所有的经历,其实都是一种财富,看待的角度不同,其意义也就不同。
学会保持正念非常重要,只要始终保持正念,身体和心,都会越来越好的。
20
人生的前半程大体上是不断地得到,人生的后半程大体上是不断地失去。只有修出拥有超越智慧的心灵,才能在各种风浪面前始终立在超越的渡船之上。
修行,要敢于发心发愿,愿自己的智慧在未来像太阳一样,能够照亮无数人的生命。
21
观想菩萨的其中一种方法——
您可以观想观音菩萨坐在您心轮的莲花里,一直静静地放射着无量的光明,加持您以及所有与您有缘的人。
修行,其实就是以菩萨为榜样,学习菩萨的慈悲、智慧,然后用这种慈悲和智慧照亮自己,照亮所有与自己有缘的人。
不用每个人逐一去想。菩萨的光明是无量无边的,也是没有分别心的,自然会照耀与您有缘的人,您只要知道这一点就可以了。重点在于时刻不忘菩萨在您的心里。
观想菩萨的时候,要用心去感受菩萨的宁静与光明,然后感受自己全然地融入到菩萨的宁静和光明中。
这种宁静和光明沐浴着您从内到外的整个身心,沐浴着您每一个细胞,不断地为您补充能量,加持您更宁静,更安详,更轻松,更快乐,更自在,同时让您生命中深藏的智慧不断地显发出来……
22
在身体有病痛时如何训练观照——
具体的方法是,将注意力从身体的疼痛转移到呼吸上,静静地深呼吸,然后专注地观照自己的呼吸,让自己在专注观照呼吸的过程中慢慢地静下来,放松下来。在进行一段时间的观照呼吸之后,就可以加上之前所说的对菩萨的观想,观想菩萨在自己的心轮中静静地放着光,这光进入全身的每一个细胞,滋养疗愈每一个细胞
23
正见不仅仅道理,而是内心体悟到的一种真相,真相才有力量,只是知道一种道理,是没有力量的。
24
害怕只是情绪而已,害怕的时候,不妨立刻反观自己的心,静静地看着自己害怕的心,静静地看着心中的害怕,看看它能持续多久,一直盯着它看,然后你会发现,它很快就不见了……
25
关于“镜心”观心法——
将自己的心观为一面镜子,然后将我们感知到的所有的一切,都观为映现在镜子之中的影像。
我们生命的核心就是一面无形的镜子,然后映照着各种现象。现象在不断地变化,来来去去,生生灭灭。
不管想抓住什么,终究是抓不住的。所以,静静地欣赏就好,就像在欣赏风景一样。
同时还要继续深入一步,注意体会,自己生命中这面无形的镜子,一直在这里,一直在这里......
然后,再进一步,深入地体悟它的性质——它没有实体,没有形相,它不会来,也不会走,它一直一直地在这里。
注意,生死,都是映在镜子中的风景。而镜子本身,与生死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