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新生工作室的一员,带着工作室建设的任务而来,应该为工作室做点什么。今天上午聆听了湖北省小学数学教研员刘莉老师的讲座。带着问题:您对工作室的职责和任务是怎样理解的?未来的设想?开展中的困难。第三个问题我不想讨论,讨论了估计也无法解决,跟自己讨论就行。第一个问题,我觉得我们工作室首要承担的任务就是三个年级的集体备课,让全县教师用起来方便,实用。然后就是承担课题研究,最后就是送课下乡,教学研讨之类的活动。这是我最朴素的想法。未来的设想就是成为黄冈名师,副高级教师,改变农村教学模式。接着刘老师给出了湖北省名师工作室的设立要求:1,建立工作机制;2 ,专业引领;3,课题研究。工作室应包涵总则、工作目标、工作要求(活 严 准 实 高)、会员要求、组织机构、运作模式、活动职责、组织建设。运作模式简单概括为总结、安排、展示。关于课题研究主要形式是观摩和研讨。刘老师成立了青年教师研究中心,集中骨干力量处理小学教学中的难点,加速青年教师的成长。我们可能会认为数学活动枯燥。刘老师列举案例,在2009年湖北省小学数学青研中心教学研讨会暨课题结题会综述活动中,首先请各市州才艺展示,其中就有襄阳的老师用方言读《再别康桥》。这是一个有活力的组织,可以放飞思想的组织。然后就是每个参赛选手针对5-8分钟的课堂教学视频,围绕一个研究主题用12-15分钟展开理性而深刻的解剖,其后用3-5分钟回答评委的现场提问。
第二个问题,课题研究,这也是当下老师最关注的问题。问题即课题。那么如何开展课题研究?从选题入手,广泛寻找问题,建立问题库,把问题转化为课题,完成选题工作,进而填写课题申报书。那么怎么确定课题名称?比如:如何研究一节课?我们要看课标,看教材编写分析,学生前测情况分析,课堂教学实践,学生后测情况分析。进而改进教学。我们老师一般只会关注课堂教学实践。因而刘老师提到我们湖北高考成绩在全国一卷九个省市中排名靠后的现状。我们的优等生不差,百分之六十的学生低于九省平均水平。我们原以为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师将清楚了,学生就懂了。我自己就很在意教学环节的流畅性,自认为在这一块还做的可以,而且教学任务也超量完成,结果学生成绩还是不理想。应该就是只关注了五分之一,怎么可能奢求有百分之百的效果呢?
关于专业引领。我们要分析学生认知思维,培养教师“五力”即课程理解力、教学创新力、学生研究力、教学执行力、课堂反思力。基于学生思维能力创设真实的语境。刘老师提到上海试卷的中考作文题:一位学生的学习用品被另外一名学生弄掉了,请写出道歉的话。我被前排唯一的初中英语老师抽中提问。我先说我们黄冈市中考作文是1234模式的,围绕核心价值观提炼思想,基本是翻译出来,然后加上自己的想法即可。没有这种应用性很强的书面表达。个人也意识到思维的改变,更趋真实语境。
听完讲座,想想能为工作室做点什么呢?工作室已经建立好,第二步就是运营,眼下最该着手的就是好好准备一堂公开课吧!才能发现问题,研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