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你好,我是专注原生家庭的赵见姐姐。
前几天,婆婆说家里韭菜吃不完了,避免浪费就包饺子吧。
我心想,也确实很久没吃过了,不过对比小时候,饺子也不算啥稀罕食物,想吃的时候随手可以买到,如要适合自己的口味,自制饺子馅就行。
小时候,“包饺子”对我来说是一件很隆重的事情,通常只有两个时间会做这件事,第一个是逢年过节,第二个是来了稀奇亲戚,或者在外读书半年才回来一次的时候。
那时候买不到现成的饺子皮,全靠爸爸和爷爷手工擀制出来,只要妈妈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包饺子吃,我会很兴奋很开心,不是因为多么爱吃饺子,而是特别享受那种一家人慢下来,一起做一件事的氛围。
把面粉变成饺子皮通常需要两三个小时,和面、揉搓、擀面、成团、卷条、切块......我全程注视着整个过程,好像也跟着学会了这一门技能,只是一直没有实践。
包饺子用到的材料不多,擀面杖是爸爸用木料手工制作的,饺子馅是用菜园里的新鲜白菜、韭菜和腊肉丁混合而成,吃的时候是素馅口味,完全没有荤菜的肉味,大人们通常是以碗称量,吃的津津有味,而我一般不超过五个。
02
后来大一些,集镇上出现了制饺子皮的机器,批量化生产确实提高效率,吃上饺子的频率变高了,可我一点也不喜欢这种感觉。
因为机器把人的时间夺去了,我没办法享受那种慢下来的过程了,妈妈总说不需要半天时间,我们做完事回来现包现煮现吃,来得及。
慢慢对包饺子吃不再有兴趣,工作以后,在自己蜗居的小屋里,有几次和朋友们手工炒馅儿包饺子,我的炒馅儿技术和包饺子功夫都还不错,曾被朋友么夸赞,这全赖于小时候近距离观摩的效果。
如今的包饺子是为了冷冻在冰箱,偶尔应急或者当早餐吃,味道也是五花八门,新鲜猪肉馅、腊肉馅、牛肉、香菇、韭菜鸡蛋等等,各式各样的我基本尝试过,不过味道和氛围已远不及小时候。
现在两岁的女儿也开始对包饺子感兴趣,通常是递给她几块饺子皮捏着玩,现在若重启一家人包饺子的氛围,把它作为家庭聚会交流的时间,对小孩来说是非常幸福的一件事吧。
03
饺子的成长故事何尝不是一部人和家庭的成长史啊,从前日子慢,做的事也少,都在专注少有的那几样,有大把时间和家人待在一起,哪怕吵吵闹闹,关系也很紧密。
现在,人间烟火的温度和家庭关系的紧密度间隔越来越远,逢年过节,家庭聚会选择到饭馆吃饭,小孩大多玩手机,大人要么你追我捧,要么暗地攀比,吃完饭各回各家,没有过多交集。
那天晚上朋友临时说一起吃饭,说走就走的聚会干脆果断,期间聊到我们快要相识二十载,时间不容细想,这二十年的人生轨迹,究竟留下了什么?
今后,我会在这个小天地用笔触挖掘记录生活的温度,给以后的回忆留下一些痕迹。
邀请你,和我一起超越原生家庭创伤,重塑真正的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