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本书是毛姆的随笔笔记,记载了自己人生经历战争和周游各国时,积累的自己小说的素材库,也不乏有对同行作家的一些评论,和看法,内容上直白,犀利,处处都是大白话,点到为止的描述,简短干练的体现了毛氏长篇小说的风格,如他写遍了人性的的小说,看似轻描淡写,却能让人觉得背脊发凉。
书里的题材比较散没有规律,因为都实时记载,顺序按照年份来编排,依次是对女人,俄罗斯文化,宗教和文学的观察,各种人物的描摹,和对写作素材的提炼,以及风景的描写,正因为他一生周游各处,曾参加战地救援,到过太平洋来过中国等地,最后定居地中海,他所经历过所见到过的,都成为了自己脑海里的素材,汇聚成这一本笔记。
毛姆擅长观察细节,在本书中有很大一部分笔墨都在这一块,其中对他笔下人物刻画比较印象深刻。
例如:“我猜她的眼睛曾经无比湛蓝,但现在一句是极浅的蓝色了,现在只有她薄薄的上唇和迷人的微笑还和年轻时一样的美丽,她没怎么化妆,举止闲适,自然,优雅,一看就是一位长期生活在上流社会,通达理的女性。
“那是一张被满腔热情扭曲了的脸,那头颅大的惊人,让人情不自禁地觉得那就是一个世界,大的足够容纳他笔下那数不胜数的人物,那张脸透着一种痛苦,一种可怕的东西,既让你想转身走开,又牢牢吸引着你,他的相貌比他所有的作品都骇人,它看上去像是一个去过地狱的人,在那里看到的不是无止尽的煎熬,而是卑鄙和矫饰。
在毛姆的笔下,每个人物都有着鲜明的面部轮廓和或身体特征的描述,从面部皱纹到体型以及人物的性格,让人觉得就是身边熟悉的哪个人,而此刻正在面对着这个人物一般。毛姆对人物的描写能力可见一斑。
除了人物和风景细致的书写以外,还有毛姆的特立独行的思想,对社会,对生命的思考,这本书看完后,引发了我的思考,我对他的描写角度充满了好奇和欣赏,那是我从未关注过的人和事,也是不曾深入思索的,而毛姆说:“要真正了解芸芸众生,就得因为他们是他们而感兴趣,而不是为了自己的目的而对他们感兴趣。这样才会在乎他们说的话,因为是他们说的。”
“我认为,立身处世,最轻松的态度是保持幽默,听之任之”。—《作家笔记》毛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