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高效学习》的作者斯科特·杨是大家眼中的学神级人物,他最为人称道的,是一年拿下MIT4年才能修完的33门计算机课程,而且门门都是A。但对于我这样一个文科生,10天拿下线性代数的壮举更是让我膜拜。这本书就是他的学习方法论,解释了为什么有的人学得又快又好,以及告诉大家一些学得又快又好的方法。
什么是学习?
在讲这本书之前,我想先重新定义一下“学习”。虽然这本书主要写给上课的学生的,但学习绝不只是上课或读书,不止是知识的输入,所有得到认知、更新认知的过程都是学习。
学习的目的和学习的目标
学习的目的,应该是“应用”。但学习的根本目的,应该是“改变”。即便是那些看起来并不是实践派的知识,比如艺术、哲学、历史的知识,也会有用到它们的时刻。还要注意的一点是,目的不等于目标,要学会将目的分解成阶段性的目标任务。
目标任务→实践应用→改变自己
你真的会学习吗?为什么你晚晚头悬梁锥刺股,可成绩还是被熬夜只为打游戏的学霸远远抛在后面?为什么真正的学霸功课360度无死角还其他方面也很优秀?为什么他们学得又好又快?
因为学霸的学习思维跟你不一样。他们用的是整体性学习法。
学习的对象是什么?
那么,我们要攻克的敌营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有这么五种类型:随意信息、观点信息、过程信息、具体信息、抽象信息。
随意信息是需要强行记忆的信息,没有逻辑分类或相互关系不强。比如日期、事实、列表、规则及某种顺序。历史年表、员工的名字、元素周期表都是这一类。#死记硬背#
观点信息唯一的目的就是支持或反对某种观点。比如杭州保姆纵火案发生惨剧,小区物业是否应承担责任?这类信息重要的是容量而不是记住。#存在争论#
过程信息需要反复练习但容易记住的信息,一般是技能信息。比如游泳,如何使用洗衣机等等。#教你如何行动#
具体信息是指实际可以看到、听到、观察到的信息。比如以花朵的外观辨别花的种类。#五感信息#
抽象信息不容易有自己的经验,比如数学、哲学、艺术。#与感官无直接关联#
什么是整体性学习法?
整体性学习是关于如何有效学习的假说,因为目前其还缺少科学证据,更多的是实践总结。整体性学习在于创造信息的网络,使知识之间相互关联,从而真正完全理解知识,轻松驾驭知识。整体性学习和你对知识的兴趣密切相关,且呈正相关。它强迫你以不同的视角看待知识和问题,任何知识都可以从抽象的原理转化为生动的图像、有趣的故事。
整体性学习法认为学习就像编织一张大网。那些善于学习的人则善于寻找知识间的关联。换句话说,他们可以轻易地构建知识晶体(或组块)。
我用三个关键词来记忆整体性学习法,那就是:结构化(构建模型)、网络化(建立链接)、形象化(图表故事) 。
3个概念
我们再来了解三个概念:结构、模型、高速公路。结构是关于某个学科的知识之间联系的总和,它是模型和高速公路的总和,是你的认知地图。生活经验是最熟悉的结构,是模型的主要来源。模型是简化的结构,信息的压缩,结构的种子。高速公路指不同结构之间的联系,有助于激发创造力。跟《好好学习》里的内容比对的话,则“组块”可以同时对应这里的模型和结构,只不过模型是小的或是简单的组块,结构是组块组成的组块,比较复杂。
比如一个小区,你可以把小区视为结构,各幢楼房视为模型,各幢楼房之间的路视为高速公路。也可以把一个房间视为结构,房间里的各种物品视为模型,物品在房间里的相对位置视为高速公路。你也可以把小区视为模型,连接小区的道路视为高速公路,整个城市视为结构。
6个步骤
整体性学习有六个步骤:获取、理解、拓展、纠错、应用、测试。这六个步骤不是单线性的顺序,而是多线性的,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灵活调整。在学习中应该检视自己的薄弱环节,然后解决问题。
获取信息阶段有三个目标:简化(压缩信息)、容量(更多信息)、速度(快速阅读)。理解信息是最难也是最关键的阶段。拓展阶段可以探究知识的背景(深度拓展),探究知识之间的关系(横向拓展),从其他结构的角度探究知识(纵向拓展)。个人认为拓展和理解是有交叉和循环的。纠错的目的是剔除错误联系,之后知识便应在应用实践中得到掌握程度的检测。
举个例子,查询并阅读宫保鸡丁的菜谱,是获取知识。将做菜流程记住并能在脑中演练,是理解知识。了解宫保鸡丁这道菜产生的历史故事,是深度拓展。之后又去了解鱼香肉丝和糖醋里脊,是横向拓展。从统筹方法角度看怎样缩短宫保鸡丁的制作时间,是纵向拓展之前一直以为宫保鸡丁是川菜,结果它最开始是鲁菜,是纠错。自己炒一盘宫保鸡丁,是应用。请人品尝做得好吃不好吃,是测试。
11个整体性学习技术
1. 快速阅读
✐ 指读法:用手指或笔尖等划过阅读区
✐ 练习阅读:以最快速度理解所读内容, 并检测自己记住的正确知识点数、错误知识点数以及漏掉的知识点数。
✐ 积极阅读:阅读时思考三个问题:主要观点是什么?如何才能记住它们?怎样拓展及应用它们?
2. 笔记流
不要呆板、僵硬、巨细无遗、貌似层次分明的笔记,要在写下来的观点之间建立联系。可用图来呈现联系,尽量用简短简洁的关键词。#联系##关键词#
✐ 混合型笔记流
✐ 课下笔记流:课下复盘与整理
✐ 评注流:偏笔记化的思维导图。难点在于关键信息的识别。
我对笔记流最感兴趣。这块儿准备日后结合《聪明人用方格笔记本》《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图解式学习法》等等再看。目前我开会时候在实践古典老师的“事实、解释、做法”的记笔记方法。
3. 联系观点
以联想法构建模型。一定要练习!
✐ 比喻法:要有寻找比喻的欲望,注意第一个出现在脑海中的念头,优化和测试你的比喻。比喻用得越成功,说明你理解越透彻。
✐ 内在化:适合具体信息。我认为可以用五感法(图像、听觉、触觉、嗅觉等等),还有记忆宫殿。记忆宫殿还没有去系统学习过,但是建立联系的方法差不多。
✐ 图表法:有流程图、概念图和图像。流程图适合处理流程类的,概念图适合画框架类的,图像是具象的呈现。
4. 随意信息的处理
✐ 联想法:记忆宫殿不解释。创造一系列容易视觉化的符号,在条目之间创造联系,这种联系是可以“看得见的奇特场景”,在第一个条目和触发物之间建议联系。
✐ 挂钩法:实质也是记忆宫殿,只不过触发物变成了数字。将每个观点与一个特殊的数字联系在一起,信息数一般不超过13个(针对英语0-12)。相当于给每个信息一个相关代号。
✐ 信息压缩技术:记忆术,其实就是浓缩概括的词语、简称等,比如“三严三实”“两学一做”“四大名著”“八大古都”。图像联系,是将多个信息用一张图表表示。笔记压缩法,类似“把书读薄”,一张纸纲要。相当于做一个一页纸的评注型笔记。
5. 知识拓展
✐ 实际应用:可以尝试花5~10分钟罗列知识可以应用的地方,不少于20个用处。不管多荒谬,都可以先写下来。
✐ 模型纠错:先确定错误是简单错误还是概念错误;每一种类型的问题都做一做,但不重复解决同类问题(题海练习);每日定时练习,胜过集中突击。
✐ 以项目为基础的学习:设定一个1~3个月达成的目标并去实现。选取适当的项目很重要。
超越整体性学习
1. 费曼技巧
以教促学。这个技巧快被说烂了。连HRD培训讲企业内训,其实用的也是这个理论。重要!重要!重要!实践!实践!实践!
2. 高效率学生的特点
✐ 管理能量:其实就是精力管理。增加能量储备──健康饮食,适当运动,保持体形,不要熬夜。循环式日程表──一周休息一天,晚上不干活儿,设定90分钟集中完成一个任务。关于休息,我们小组的陶肚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理解。
✐ 不要学习:不要太关注“学习”这个抽象的词语,而是列出学习要做的具体活动,而这些具体活动的依据,则是你的学习目标(注意,是目标)。把目的翻译成目标再翻译成任务的能力,也是工作很重要的能力。这个原理周末的HR培训课上也有讲到。
✐ 绝不拖延:列清单并定时检视。
✐ 批处理:化零为整集中处理,一次性完成任务,提高注意力阈值(让注意力时间持久)。
✐ 有组织:拥有一个日历和做事清单;物品固定摆放,节省翻找时间;随身携带笔记本,随时记录想法。
3.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
✐ 设定学习目标,记录学习过程
- 写下目标
- 目标客观化(量化)
- 设定略离开舒适区的期限
- 将目标转化为执行清单
- 定期检视完成情况
✐ 建立良好的学习习惯,比如每日阅读、每日练习、每日目标等等。
✐ 克服挫折障碍。这里也许可以用WOOP工具来解决?
思维是道,技巧是术。《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依赖期的3个习惯(个人层面)、互赖期的3个习惯(公众层面),就是思维层次的不同。所以,跟优秀的人在一起,更重要的是学习他们的思维方式。这本书虽然教了很多学习的技巧,以及指导实践的方法,但最重要的是把“学习”这个抽象概念分解了,结构、模型、高速公路三个概念,以及学习就是织网、建立联系的印象深刻印在脑海。被具象化以后,以往觉得艰难而不可捉摸的任务,感觉可以很轻松完成了。
这本书很薄,但值得反复看,而且每一个技巧都可以衍生出一个主题阅读。比如《如何阅读一本书》,比如《聪明人的一张纸工作整理术》,比如《精力管理》,等等等等。这些留待边“应用”边“测试”边“获取”边“拓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