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后邀陪明月,晨前独对朝霞。
大家都知道五柳先生那篇名垂千古的文章
《桃花源记》吧?
先生笔下的桃花源如梦如幻,令人神往。
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这座文化古城——桃源
桃源,是茶乡竹海的桃源
1969年,农艺师卢万俊在桃源县太平铺乡陆家冲的深山中,发现了一株不同寻常的野生大叶茶树。
这树历经千年之久,集天地之灵气,其叶“形赛龙井,香高碧螺,味斗毛峰”,是他从未见过的好品种。
卢万俊等人对其进行选育、繁殖,经过数年努力终于突破技术难题,让这株罕见的老茶树成为今天漫山遍野的桃源大叶茶。
桃源茶的历史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
据西晋《荆州土地志》记载:“武陵七县通出茶,最好”,桃源属其一。桃源自古就有“茶叶之乡”的美誉。
明清时期,桃源红茶更是走出了国门。清末民初,红茶出口高达3万箱。
桃源种茶条件得天独厚。这里是属公认的北纬30°优质茶产区带。境内,山地连绵、溪流密布、气候温和、土松肥沃,十分宜茶。
桃源县茶庵铺镇素有“茶乡、竹海、林都、金窝”的美誉,尤以茶叶和竹木著称。
桃源,是青山碧水的桃源
沅水主要支流夷望溪穿境而过,日夜川流不息、不曾枯竭
竹园水库与西溪水库分布其中,滋养大地
桃源,是诗情画意的桃源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野有蔓草,零露漙兮
乱花渐欲迷人眼
桃源,是峰回路转的桃源
几时能
醉漾轻舟
信流引到花深处
尘缘莫误
可计花间住
桃花源记
陶渊明(魏晋)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