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茨菇
在岭南,是很少见到茨菇的。
想起茨菇,是因为今年过年前,大姑姐给我们邮了一箱零食过来,里面赫然有一大包茨菇片。现在的孩子,可能不懂什么是茨菇片。顾名思义,茨菇片,就是把茨菇切成薄片,经过油炸而成,既松又脆,鲜香满口。在我们小时候,茨菇片,那可是完全可以和现在的薯片相媲美的美食。
江南,水系发达,再加上,江南人的勤快,所以,在河浜边上,田间地头,只要有水的地方,农人都会种上几棵茨菇。既可果腹,又可做成美食,一举两得。
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什么是茨菇,为了更好地解释,我百度了一下:泻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生在水田里,叶子像箭头,开白花。地下有球茎,黄白色或青白色,以球茎作蔬菜食用,也作茨菰。
苏州人最爱做茨菇炒肉片。
把茨菇洗净切片,在开水里焯过,待用。猪肉以纯精肉为好,切成薄片,用黄酒和盐稍腌一会。待油锅热后,先加入肉片爆炒,再加入焯过的茨菇片,继续翻炒,最后加水焖,稍后出锅。茨菇细腻酥软,甘甜中带一点点微苦,肉片鲜嫩,和着茨菇的清香,吃起来格外爽口。
以前,苏州人讲究吃“时鲜菜”。到了秋季,天气逐渐降温,绿叶蔬菜越来越少。对于茨菇的盼望,也就提上了日程。“秋风吹,蟹脚痒”的辰光,就是茨菇上市的辰光。
这个时候,看到农人刚刚挖出来的新鲜茨菇,心里,会有种满足感。一堆带着泥土的茨菇放在菜摊前,并不起眼。甚至,隐隐的,还有一股泥土的气息。但是,老食客们,能透过泥土的缝隙,因着那一抹温暖的淡黄色,悄悄揣摩茨菇的丰腴肥瘦。
也有人会顾不得细看,直接买回家。等洗干净,做好了菜,品尝过后,话也就出了了:“今年的茨菇不好吃哇!特瘦哉!”
买到不同茨菇的老邻居可能会回一句:“还好,还好!我买格是黄天荡格呀,倷买格是啥地方格啦?”
“嗯,明朝我也去买黄天荡格!”
一句闲聊也就过了。茨菇吃过了,秋天也差不多过去了。马上,冬天就要来了,蔬菜,更少了。
不像现在,蔬菜都是大棚的,一年四季,各式各样的蔬菜都有。人们挑选蔬菜,不再是按照季节,而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先不说,反季种植背后的利益与安全。吃菜没有了季节感,也没有了仪式感。似乎,缺少了什么东西。
我倒是希望,能回到从前。生活很慢,蔬菜按季。在每个季节里,与每一种蔬菜相遇,做一道普通的时令佳肴,与家人,一起共享。
生活里有着期盼,再平淡的日子,也能过得诗意而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