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直搞不明白,为什么自己这么努力学习,却一直原地踏步。
我就是这样的人。每年看书超过50本,每天浏览公众号、微博、知乎、论坛。但是总感觉这些信息没能很好掌握和有效运用。
自从参加剽悍写作特训班,我目前最大的收获,就是认识到自己曾经的努力都是假努力。只有通过正确的知识输入,才能高效收获知识。
认真反思自己知识输入中的几个错误:
1. 摄取信息范围窄。
喜爱看人文历史、家庭婚姻和文学方面的信息,其他信息几乎直接滤过。特训班每天都会发写作材料,有些材料自己以前从来不会去看,现在用心读来触动内心,受益匪浅,如《自我进化是一切》、《先搞起来再说》、《一个人是怎么一步一步废掉的》 。
知识的输入不能只考虑喜爱,这样会错过很多对自己有帮助的知识。
2.摄取信息层次低。
不愿意接受信息密度高、需要思考才能吸收的信息,如(课程、知识框架、分析报告),总觉得这些很烧脑。更容易接受片段式信息,如看视频、图片和八卦新闻。
“真正有价值、能让人进步的信息,大多是需要思考和消化的。隔离了这部分内容也就隔离了进步的可能”。 《一个人是怎么一步一步废掉的》中的这句话如醍醐灌顶。
3. 学而不思。
浏览式阅读,把阅读当作简单的看故事,很少记笔记。读过很多经典,一段时间后回想不起几本书的内容,甚至作者。即使偶尔想要写东西时,似曾相识,却想不起书中那些典的语句。 不带思考的阅读,只是将信息暂时的接收。
只有通过思考,把信息转化为知识为自己所用。
4. 收藏式学习。
每次看到觉得好的信息,点击收藏,然后几乎不会再次打开。这些信息不去学,就如物品一样只是搬进了仓库,除了占地方没什么用。
需要及时分类整理这些信息,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收藏夹里的内容,没来得及学习的信息尽快打开学习,用处不大的信息果断删掉。
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对知识的输入有了新的认识。不把信息当作知识,不把收藏当作学习,不把阅读当作思考,不把储存当作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