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到罗振宇的跨年演讲中提到一个词叫做超级用户,跟我们平时说的铁杆粉丝有点类似。
提出这个概念的背景是:以前的互联网都是用"流量"思维来定义用户,也就是说,每个用户在互联网公司看来都是一个数字,在公司看来是没有差别的。在这种思维的指导下,公司的主要目标是要通过各种方法扩大流量,然后提高流量的转化率。
不过这种思维忽视了一个问题,就是用户和用户之间是有区别的,铁杆粉丝会为公司花更多的钱。亚马逊的会员消费额度是非会员的2倍,逻辑思维的铁粉有事儿没事儿就给别人推荐一下这个产品,可以说是自带干粮的销售员。
在意识到这种差别以后,很多公司发现需要认真对待他的铁杆粉丝,也就是最开始提到的“超级用户”。
真题思路就是要让用户觉得用了这个产品,自己感觉棒棒
比如逻辑思维的用户都觉得自己使用逻辑思维是一种值得自豪的事儿,尽管网上也有很多人对这种行为有批评……
那对于一个家庭教育公司来说,应该如何服务好我们的超级用户呢?我们还没有明确的答案,不过有一些初步的想法:
帮用户亲身感受到产品的价值。不要让用户觉得买了一个东西,但是没啥用。如果这样的话,用户就会有上当的感觉,一定不会觉得自己棒棒的。
用户买了一个在线教育的产品,如果不学、不做,生活就不会发生改变,用户就会觉得这个东西没卵用。就像很多人批评逻辑思维的那样。
所以我们要支持、监督、甚至催促父母去学习、实践,让他们真的感觉到,自己用了我们教的方法以后,孩子变得更自觉写作业了,更有同情心体贴父母了,早上不赖床了,等等。帮用户建立对自己行为的认同感。逻辑思维的口号是“向终身学习者”致敬。也就是暗示,每一个逻辑思维的用户都是“终身学习者”。这个概念对于用户来说是一种自我认同的标签。一方面如果我每天听《得到》,说明我是一个终身学习者;另一方面,如果我觉得自己是个终身学习者,那我就应该每天在《得到》学习一些知识。
那我们的父母,每天花很多时间学习育儿知识,大老远跑到线下参加学习沙龙,他们是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他们想过怎样的生活呢?当然你可以说他们是为了解决孩子的问题,但这种需求只是短期的,他解决了问题以后就不会再跟公司产生联系了。而且如果一个用户总是在学习如何解决问题,他会如何思考呢自己呢?解决孩子问题的专家?这当然也是一个身份认同,但感觉不够好。
尽管还没想好应该如何帮父母建立认同,但我们希望提倡一种陪伴孩子共同成长的观念,也就是说,如果你花时间来学《兰海说成长》,你就是一个成长型的父母;或者反过来,如果你觉得孩子不是管出来的,而是应该通过教育孩子的过程陪伴孩子共同成长,你有这种观念,但是没有方法,那就来学我们的《兰海说成长》。
但对于这样做的父母,或者说大多数都是母亲,我们还没有找到一个可以让她们感到光荣的词汇来定义她们,我们还会继续寻找。希望能找到一个说出去让他们觉得光荣的称号,让他们做一个终身学习持续成长的父母,而不仅仅是一个家庭的救火队员。树立一些楷模和典型。尽管现在大家都强调独立,但不得不说,人还是需要典型的偶像和楷模的。特别是在一个人不知道自己希望成为什么样子的时候,他如果能看到一个她喜欢和认同的人的样子,就会自觉不自觉的模仿,于是也就产生了认同。
还拿逻辑思维说事儿,罗振宇本身自己就是一个偶像,他每天都在学习各种新的知识,不断地开脑洞,还自己创业,做成了知识付费领域几乎是最成功的公司,有很多人希望自己也可能成为他那个样子,于是就会跟着他学习。
对于我么来说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尝试找一些学过家庭教育、自己不断成长的母亲来做一点分享,讲讲自己是如何把自己、孩子、老公、甚至婆媳和工作的事情都搞定的。其实学过兰海父母成长课的家长很多都有这个变化,他们通过成长,不仅改变了自己和孩子,还改变了整个家庭的生活状态。有不止一位家长说,因为自己学了兰海的课程,成了家庭里的育儿专家,让孩子的爸爸以及两家的老人都刮目相看,那种成就感比在工作升职加薪甚至都强。
是呀,妈妈平时在家努力照顾孩子,做了很多事情经常都得不到认可。似乎把孩子教好是是应该的,孩子表现好,不会得到什么认可,但孩子一旦有点什么问题,则会非常内疚,甚至家人也会埋怨。
妈妈们的压力真的好大。家庭、育儿、亲子教育等等事情,其实不比在公司完成一个项目花费的精力和脑力要少,我们未来希望可以找一些把家庭管理的很好的妈妈来讲讲他们的经验和教训,希望可以给一些新手的妈妈一些指引。
总之讲了这么多,整体思路就是,我们要把优桐的会员作为超级用户对待,在乎他们的感受,帮他们解决问题、提升自我认同、增加自身价值感。
低层次的学习是学习知识技能、解决问题,高层次的学习是改变生活的方式,创造价值和幸福。我们希望可以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父母通过学习和成长,不仅仅把孩子教育的听话,也要让自己的生活更加精彩,让孩子的前途幸福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