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很私人的
——木心
今天偶然拾起韩寒的书《我所理解的生活》,让我想到很多。也让我对韩寒有所改观,以前我认为现在的”作家“,随便出一两本书,或是鸡汤文,或是言情小说,就可以贴上”作家“的标签。我不否认我这种偏见,确实有”一锤子打死太浮躁“的赶脚。那时我也明白会因此错过一些现在的“作家”有好的作品。即使这样,我还是更喜欢过去的作家写出来的文字。因为他们是经过时间推敲的。所以我以前都是是直接了当地去阅读那些早已被人们所熟知的文学名著。我知道我这样做,是一种极不负责任,走捷径的做法。而且有时候,这种想法会严重影响你阅读作品的判断。文学名著,确实值得去阅读,但不应该带着别人对它的评价和感受去读。因为 阅读,是很私人的。无论哪一部作品,在你还没有阅读之前, 它不应该被被迫贴上任何标签。而应该是你亲自欣赏完后,然后做出你自己所理解的评价。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同样的作品,同样的文字,也许你认为他没有任何的意义和价值,但是可能对于另外的读者来说却是一场甘霖。每个人的经历不同,与文字产生共振的频率也不一样,文字带给你的感觉也会不一样。我想这种感觉,大家都遇到过。当你进入阅读的世界里,你会在那里找到你的影子——和你有相似经历的故事主人公。然后你看着他欢喜,你也跟着欢喜;你看到他流泪,你也忍不住流泪......你以为那就是你,他所经历的一切,仿若也正是你所经历的,或者是你即将要经历的。你在阅读的世界里跟着主人公潮起潮落,品味着人间的千滋百味。当书本合上时,你被迫走出那世界,回到现实的世界,你竟分不清那个才是真正的你。仿佛有种已经活过一次的感觉,或者是那种大梦初醒的感觉。书看完了,梦也醒了,你感觉不一样了,体会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收获了什么。那就是文字想传递给你的信息,而不是那些评论者贴上的标签,甚至有时候不是作者所要表达的内涵。
所以,阅读,是很私人的。
当然,一部作品,对于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感受。但是,即使是同一个人,以不同的年纪,不同的心境去看同一本书,书呈现出的世界也会千奇百媚。就拿我来说,少时看《红楼梦》,我就不喜欢爱哭哭啼啼的林黛玉,觉得她 体弱多病,又爱吃醋,对于一些小事也计较。所以不太看好她和贾宝玉的这段感情。而如今重温红楼,感受和以前确是截然相反。我喜欢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同情她的遭遇,欣赏她的才华。甚至,以前对于她爱吃醋,和其他的不讨他人喜欢行为,在现在看来,是那么的纯真,不矫揉,不造作。同时,也和惋惜她和贾宝玉,有情人不能终成眷属。或许,我会因此而误解不少好的作品和文字,但是,我相信,随着时间的流逝,心灵的成长,你会明白当初你所不理解的那本书原来是想告诉这些的。
所以,好的作品,你自己用心去阅读,很多时候,更需要去重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