抖音上刷到了@Guo的视频,我似乎老是经常刷到她的视频,即使我没有关注她,但是她的话题还是一如既往地吸引到了我。她问是要做痛苦的苏格拉底还是做一只快乐的猪,立刻选择且不能想,目的是为了抛开主流价值观遵从内心最真实的想法。而我根本不需用多余的时间去想,我选择快乐的猪。
回看这几年额的生活,我也确实彻彻底底地选择了后者。其实这个类似命题在我刚上大一时便遇到了一次。高中时不喜听课,但是又不便做什么,可是不找点事来做课堂时间实在过于太难熬,于是我便开始在高二高三时的时光里养成了除了教科书不看之外其他闲书都看的习惯。那时候可以说是看闲书的高光时刻,上课看,下课看,白天看,晚上熬夜还看,整个人深陷于书籍人物故事中无可自拔。除了看书,也会写笔记,那段时光里整整写满了三本厚厚实实的日记本。因为看的言情多,所以也会写言情故事,不过我的逻辑思维太差,没有一本言情故事是完结的。也不知道那时候看了多少本书籍,显而易见的是我的作文水平大大提高,开始在作文比赛中屡屡获奖。
上了大学后,脱离了中学时代的紧迫时间和家人的重重束缚,我便开始随心所欲起来。我开始不再看闲书了,只专注于言情故事,我很明显的感觉到思想的空乏和精神的焦虑,于是我买了书,也陆陆续续看了几本,但和高中时期接连不断的阅读不一样,是我硬逼着自己看完的书籍。大学时间里,我一直在理智和欲望中作斗争,还买了好几本书籍,我在高中时期看书多数都是电子书,实体书也是借的别人的书籍,几乎从不自己买书。事实证明,如果真的不想看书,即使买了实体书,效果也是微乎甚微,于是后来的我也不再看到书就买了。光阴流转,距离高中阅读的时光越走越远,我内心深处的精神焦虑也逐渐消失。我开始安心理得地看言情小说,刷抖音玩游戏,阅读在我的生活中渐行渐远。
这时候我也在为自己找到了不阅读的开脱理由,即使我读了那么多的书,它所能带给我生活的实际意义在哪里呢?很显然,在没有任何行动下的阅读是不存在有任何显著成果的。阅读归根到底是塑造人格和内心世界,我从书中看到了百态众生,了解到了形形色色的人物,这让我看到了由于时间及空间的距离和外界的众多因素所不能看到的人生故事。现在我的每一个思想的产生和每一步行动的脚步都离不开书籍对我的影响。我开始不执着于逼着自己阅读,不跟从主流观念里所认为有意义的事情,那些所谓的意义也都是某一个人或者某一类人主观的思想,而我却拥有我自己的思想,在不触犯法律和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我想做什么也没人能够阻挡我,我也不需要来自外界的认可,因为他人有他人的思想,而我有我自己的思想。当我想通这些之后,我便开始了随心所欲,没有任何负担地随心所欲,世俗的观念我看一看听一听,真正能决定的是我自己的想法。当我抛开世俗的定义和行为准则以后,我的生活轻松且快乐,我很喜欢现在的自己,即使我身上有很多缺点,也有不喜欢我的人,那又怎样呢?缺点也是人类本身所定义的,每个人对于优缺点的看法也不同,缺点也不一定就是缺点。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性,特性产生了矛盾,不喜欢也很正常啊。
我选择活成了一只快乐的猪,而我也确实很喜欢这样的我和生活。人生苦短,我选择了及时享乐,毕竟我可能就活这一世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