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屏幕使用时间”
习惯在手机上打开“屏幕使用时间”的记录功能,它能告诉我每天花了多少时间在手机上,以及使用各类App的时间。
连续留意了几天的记录后,我吃惊地发现,自己竟把最多的时间花在了社交类App上,占了有80%之多。平时,基本上没有人会主动找我聊天,而我主动找别人聊天的次数更少,大多数时候打开微信、知乎,只是为了看设了免打扰的通知群信息、偶尔刷刷朋友圈、清理通知的小红点罢了,占用了如此多的时间,这是我意料之外的。
养成打开手机后第一时间打开微信的习惯,已经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了。
当自己随手打开微信时,偶尔会看到白茫茫一片的消息列表,“发现”页的小红点也没有如约出现,那时候,一种莫名其妙的感觉会悄悄地冒出来。
掩盖孤独的最后一层外衣,被悄然褪去。
02 一个人做XX
不知道是刻意不去察觉,还是天生愚钝,“孤独”这个词,只有朋友会用这个词来给我贴上标签,我却很少感觉到环绕在身边的孤独感。一个人在外面吃饭、一个人短途游、一个人看电影……这些在我看来稀松平常的事情,在我的一些朋友看来,是永远不会做,且无法理解的。
“天啊……一个人去看电影真的太可怕了!”
这是一个朋友的原话。不过幸好他理解我这样做的原因与想法,所以在这件事上,我们没有因为这样的分歧而关系变淡。
我一直相信,不论是一个人独处,还是几个人一起出去玩,本质上都是与自己对话的模式之一。一个人独处,能更清晰地听到自己的声音,更自由地了解自己的想法与行为;几个人一起出去玩,也未尝不可,可以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所缺少的东西,不论好坏,也能享受与他人对话的乐趣。
很久之前,在我的生活中,这两种模式是交替进行的,那段时间属实快乐。但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我好像腻歪了与他人相处的模式,转而一心投入一个人的世界里。
03 朋友的小小举动,带来的伤害。
事实证明,我在一个人的世界里,也活得有滋有味,甚至更加自由与欢快。
或许一件最近发生的小事能更好地证明这个事实:
大约是晚上11点左右吧,突然间很想吃饺子,恰巧,家附近的小吃店的营业时间是11点半,我便约朋友A出来一起。
来到小吃店的时候,老板却说:“饺子卖完啦,不过如果一定要吃的话可以稍微等个10分钟,现场包给你们吃哈。”
真爽,可以吃到现包的饺子!我在心里想。
“你要等吗?”朋友问我,“还是吃其他的吧,我不想等。”
出于对朋友的尊重,虽然有些不开心,但嘴上还是说:“行啊,那吃拌面吧。”
那天晚上,我们吃了两份拌面,也聊了一会儿天,可一个想法却盘旋在我的心头,使得我渐渐地对跟他出去玩这件事增加了一些厌恶感。
“我竟然是他连10分钟都不肯花费的朋友。”
04 独处=孤独?
我跟A是很好的朋友,这件事断然不会让我与他的关系破裂,冷静下来,仔细思考后,这也姑且只算是一些剐蹭罢了。
类似的事情还有很多,但我还是无法无视这些事对我的暴击伤害,同时,这也令我越来越往独处的生活模式靠拢。尽管它有很多难以躲避的问题,但对比对立面更糟心的事后,这些难以回避的问题,也并非无法自行解决。
我眼中的独处,大多数人眼中的孤独,可以给自己带来更难以获得的东西。
距离第一次个人短途游,已经快2个月了,但其中细节仍历历在目。沙面优雅的欧式建筑、文化公园的自然与生活百态、烈士陵园的庄严肃穆……一部手机、一个背包,使旅途变得特别的轻盈,沿途从未见过的风景也激发着脑海中蛰伏已久的灵感。那天,累并自由。
所以,在短途游的后一天,我输出了自己的第一篇游记,且反响很好。
“字里行间,都透露着自由的气息啊。”一位读者在公众号的后台留言。
是的,独处带来自由,这是我一直所追求的东西,我庆幸自己选择了一条正确的道路。
05 丢掉朋友,丢掉后盾。
“习惯独处之后,以前结识的朋友似乎变得可有可无了起来。”
这个错误到底的想法,我竟相信了好久。幸而它没有肆虐到让我损失朋友的地步,不然,那将会是一件能一直耿耿于怀的事情。
2018年12月27日,我清楚地记得这一天。我的心情糟糕透底,于是,我希望自己能够通过吃甜品的方法来抚慰一下自己。
不出所料,这个方法除了让我解决晚饭以外,一点作用都没有。我失望地发了一条朋友圈,然后在附近的麦当劳写下了这篇文章。 《成年以后,我仍爱哭,但不敢哭。》
不知道那条朋友圈的哪个地方,透露出我心情糟糕的事实,很久没有见面的朋友B给我打电话。“怎么啦,最近心情不好吗?”他的语气很焦急,也很温柔。
我们聊了很久很久的天,把那些数不清的、见不到彼此的日子所欠下的话,都一次性地补了回来。“周末过来找我玩啊,明明都在广州读书,竟然还一次面都没见过。”他说。
“行啊,一定。”我的心情好了很多,“星期六就算是下刀子,我也会来的。”
感谢你,朋友,不仅仅是因为你的安慰,还有你让我明白的道理:人是群居动物,不可能长久地一个人生活的。
我仍会享受独处,但同时,我也会欣然接纳朋友给我带来的热闹,这是一种生活态度的进步。
06 最后
很多人不喜欢独处,在我看来,他们不喜欢的不是浮在表面的独处,而是内在的孤独。
孤独是一种心理状态,独处是一种生活方式。你可以选择独处的宁静,也可以选择一群人带来的热闹,但千万别沉溺于任何人都敬而远之的孤僻状态中,那会让你逐渐失去交流的能力,不仅局限于人,还有与社会、与自然的交流。
最后,借用一句话结尾:
孤独是人的本性,爱和友谊不能把它根除,但可以将它抚慰。
by 周国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