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文章写的是童年创伤、不能压抑的感受还是我们恐惧的,选择性遗忘的,逃避的真相,最后总是能看到一些读者焦急的留言——
看见了创伤有什么用?
把创伤说出来了,可光用嘴说有用吗?
这些真相我也知道啊,可是解决方法呢?作者你怎么不提供方法?
我看到了这些后台的留言,我也深深地理解这些焦急。
常年停留在内心冲突中的自我,常年因为潜意识问题而伤人自伤的自我。
太渴望改变这一切,太希望有一种方法能够让我们照着做,就能去到——成长、快乐、自由的彼岸。
让一个千疮百孔活在泥泞中挣扎迷茫的人,一瞬间获得解脱,不再有痛苦纠结。
但是,可能吗?
可能有这样一种方法吗?
为什么作为作者,明明看到了读者的留言,却不提供看上去简单易行直接的方法?
那是因为:
本来就没有任何一种文字描述的方法,没有任何一种理论,可以直接作用于你的灵魂,改变你的心灵和人格,塑造一个真正的新的你,疗愈你的创伤。方法,理论,作用的是我们的头脑和理智,那是绝对理性的部分。
人格,心灵则隐藏在我们的潜意识中,那是完全感性的存在。
用理智去解决感性,用道理去改变感受。
这本来就是矛盾的,不可能的。
没有这样的方法
当一个读者问出,问题我看到了,具体方法是什么呢?
而一个作者因此写出一、二、三、四、五的时候,读者其实是在想,“用我的理性头脑按照一个权威人士的方法去做,目的是改变我的感受、感性、潜意识和心灵”;
而作者写出“所谓方法”迎合读者需求的时候,也是用他的理性思维在试图总结一种“照着做就可以改变他人自我和心灵以及感受的方法”。
如果作者和读者都以为这件事是真的,那就是在集体“自欺欺人”。
真相是,用理性去改变感受,用理智去控制感性,这是不可能的。
一个人对于世界的感受,决定了他作为一个人活着的全部体验。
这种体验,不来自于理智,不受理性控制,它来自于我们的心灵、人格和那个看不见摸不着的自我,那个强大深邃的潜意识。
一个人的人格看得见摸得着吗?
他原生家庭作用在他身上的一切,这种感受性的东西造成的这个人意识根本无法察觉的“无意识”模式。
真的可以归纳整理然后用头脑和理性思维解决处理掉吗?
无论是精神分析先驱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还是认知疗法的先驱贝克提到的关于认知的“自动化思维”,这些都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人格的部分。
它以我们常常毫无觉察的方式,作用于我们的人生。
乃至人生中的每一件事,我们的每一种感受。
如果读者问的是,你为什么不能在文后写出几种“我可以改变我的人格、我的潜意识、我感知世界的模式”的方法呢?
那么我的答案,无论何时都是,不能。
不是我不愿意。
而是很遗憾,并没有这样的方法。
心病唯有心药医
鸡汤里面或许有这样的方法,它的主要作用,不是带来成长,而是缓解你的焦虑。
让一篇文章显得看上去“更有价值”,也更易于转发和传播,实现更多商业目的。
但是那些着重于提供方法的鸡汤的副作用是:
当一些人看了这些文章,头脑中觉得自己理解了这些方法,在缓解了焦虑的同时,他也就继续地逃避了自己的真相和问题。
他会误以为,既然我看到了方法,那么我的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我看到了方法,我的自我就成长了,我就不会再陷入那种泥泞了。
有的鸡汤里面或许会写这样几点方法,比如,接纳自我、爱自己、原谅自己、活出自己,然后可能还会具体地给出几个建议。
但是如果我们诚实地面对和思考,也许就会发现,真相其实是这样的:
你看文章的一刻,也许缓解了你的焦虑——让你以为还有一种方法可以迅速解决甚至是现在就解决困扰你已久的问题,只要你按照这个鸡汤的作者提供的方法去做。
但实际上,即使一个人的大脑思维认同了他在鸡汤或者各种文字里看到的所有道理,也认同了所有这些公众号写的理论,他一样不能改变他的伤痕、感受、潜意识模式,一样无法从此成为一个新的人。
心病唯有心药医。
要想改变我们的感受世界的方式、无法察觉的自动化思维、重塑潜意识人格,无论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还是后来的认知疗法等等,核心都在于这个人的心灵。
所有的工作,是围绕心灵来进行的。
很多提供方法的鸡汤,不是在真的提供滋养心灵的方法、剖析真相。
恰恰相反,这些提供方法的鸡汤,让读者更容易去防御那些他一直在压抑和忽视的感受和问题,让读者舒适地逃避他一直不想面对的问题。
然后读了一百篇文章,看了无数的方法,问题还是在那里,潜意识模式还是丝毫没有改变,心灵的旧认知体系也依旧固化。
因为,无论你读了多少道理和理论,只有感受真相和面对问题,才可能带来改变和成长。
成长和改变的轨迹其实是这样的:
他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重新去面对自己压抑的感受,重新去处理这些感受,觉察自己的自动化思维(潜意识)。
然后产生旧认知模式的松动,在觉察发生的同时自然地从内心改变自己过去的认知(信念),当过去潜意识深处的信念改变,那么这个人的人格也就得到了重塑。
短短几行字。
这不能叫做方法,只是一种文字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