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时间,自己又开始迷恋上高晓松了。某日和儿子逛新华书店,随心选了一本《晓松奇谈》(人文版),闲暇打开一读,居然上瘾了,紧接着在亚马逊网上,迅速下单购买了另外三本系列丛书。
之于高晓松,过去我的了解仅仅停留在,他所创作的《同桌的你》,而且觉得他的外形属实太个性了,总是长发飘逸。通过阅读他的文章,才知道距离近,智慧方才凸显。高晓松真的很有才华啊,从他所写的书中,可以感觉出他博闻强记独特的另一面,心中的佩服之情油然而生。
不过对于《晓松奇谈》这档节目,我一节也没看过,因为我离电视节目总是很遥远。据说自从该档节目播出之后,听众褒贬不一。正如优秀的人,总是会存在争议一样。有的人对于他所给出的历史答案也存在怀疑,个别听众恨不得把他拉下来,给他恶补历史知识。
节目和书中,高晓松怀疑别人,亦质疑历史。私底下,别人又质疑他,批评他。这个世界其实就是这样,有争论才能听到接近真相的声音。谁也不能说谁永远是最正确的那个,因为即使是一个客观的历史事件,但是如果经过了很多人的口去传述,总会存在失真和变味的可能。
在《晓松奇谈》中,高晓松就从多个角度,开始质疑历史上马可▪波罗到底来没来过中国。对于学过历史的人来说,《马可▪波罗游记》这本书名一点都不陌生,因为这本游记里,对中国历史的记载基本都是正面的,所以无论哪朝哪代,基本上都得到了官方的推崇和认可。
所以在此之前,我也是相信马可▪波罗来过中国的。但是通过阅读高晓松的书,我觉得马可▪波罗的确存在沽名钓誉的嫌疑,因为晓松大哥的证据不可谓不全面、不确实、不充分、不细致。我想晓松大哥敢这么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私底下肯定认真的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从一个律师的角度讲,往往习惯“疑案从无”的思维方式。那么从游记中所暴露出的诸多疑点来看,马可▪波罗大叔真的可能没来过中国。
读《晓松奇谈》,你产生怀疑一切的感觉,那非常正确,这就是“晓松奇谈”的特别之处,如果人云亦云,那就成了“晓松平谈”了。独特的味道,就体现在这个“奇”字上。你完全可以质疑高晓松的说法,但是那有个大前提,就是你得比他有文化。
我想大多数人不具备这个素质,至少我完全不具备,所以我的历史观彻底被颠覆和刷新了。因为他讲的事情我根本就不知道。那些所谓的历史知识,即使曾经略有印象,也仅仅停留于道听途说的浅显层面,我根本就没有认认真真研究过一天历史。因此读他的书,你会感觉很有收获。
可历史的真相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我想现如今谁也不清楚。不是说因为大家没见过马可▪波罗,所以就怀疑历史真相,而是即使你亲眼目睹真人真相,你可能依然还会质疑:那个事情是真的吗?怀疑更多的是人性使然。
拿谢霆锋来说,前天刚刚看了一篇关于他的报道,文章的作者严重质疑谢霆锋到底真的会不会做饭?哈哈,我估计谢霆锋要知道,别人连这个也八卦他,估计会怒吼:忍无可忍,无需再忍!随即丢掉他一贯做饭还要保持的绅士风度,真刀真枪上镜本色出演厨神了。
这些人很会捕风捉影。谢霆锋女友王菲的女儿窦靖童,在出席金像奖典礼时,被问到谢霆锋厨艺是否高超的问题,小窦如是说:“我没怎么看过,但是他也有做菜给我吃,他做菜时,我怕打扰他,所以没有在旁边观看。”
孩子就说了这么一句,结果被旁人严重解读,意思就是谢霆锋根本就不会做菜,否则小窦怎么会说没怎么看过?实际上大家回头好好看看人家小窦的话,人家的表达有这个意思吗?怪不得王菲出道以来一直惜字如金,而且教女亦如此。这本来很平常的一句回答,结果就被别有用心的人曲解了。
所以你怀疑历史很正常,现实也如是般被怀疑啊。实际上对于我来说,真相根本没有那么重要,我在意的是思想能不能百花齐放。实际上马可▪波罗来没来过中国,有那么重要了?他老人家早已经作古,谁又会真的在意他在世时的真相,更多的人在意的是那个意义。我们宁愿相信《马可▪波罗游记》中,所记载的中国历史确实存在,我们可以引以为荣的讲:中国从古代开始,一直就这样繁荣富强!从历史价值上来讲,这没啥不好的。
关于谢霆锋会不会做饭,人们也可以质疑,但是我觉得那个真相,远远不如相信谢霆锋真的会做饭意义重大。一个曾经纨绔不羁的娱乐界小后生,经过生活的各种洗礼,能够静下心来研究厨艺,这对于当下心浮气躁的年轻人,是多么好的引领和启发。
这个社会真的太需要正能量多一点,需要宽容更多一点,需要不同的声音更多一点。至于老婆饼里有没有“老婆”,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它该有的美名已经有了,大家争论一下,无伤大雅,而我们真正在意的是老婆饼是否美味可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