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刚下手术的大夫对护士说:“该患者凝血机制差,把负压调小一点,免得因为负压过大造成病人引流过多” 护士然后就去调节负压吸引器,从一分钟大约60个气泡,...

在临床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

刚下手术的大夫对护士说:“该患者凝血机制差,把负压调小一点,免得因为负压过大造成病人引流过多”

护士然后就去调节负压吸引器,从一分钟大约60个气泡,调到一分钟30气泡左右。

手术大夫看完后,放心的走了……


这样的场景在我们的工作中是不是每天都会遇到?而这恰恰是我们临床工作中最大的误区:误以为负压吸引器负压的大小和病人胸腔实际受到的负压吸引的大小有关。

今天又有一位同事咨询我相关的问题,说遇到了小孩子气胸,由于没有单腔引流瓶,用了三腔引流瓶,问一下要不要加水?加多少水?用不用连接负压?负压大小调多少合适?

今天我就想花点时间把各种引流瓶的原理给大家阐述一下,教大家如何正确使用引流瓶,同时让我们摆脱临床上常见的思维误区,以免闹出笑话。


首先我想说一下我们最常见的单腔引流瓶

单腔引流瓶


单腔引流瓶

单腔引流瓶可以用来引流胸水和气体,但不建议引流大量胸腔积液。

引流积液的原理:只要我们把这套装置放在低于胸腔的位置(比如病人半卧位时,水封瓶放在地上),就可以把胸水引流出来,因为水往低处流。所以单纯引流胸水时,一个瓶就足够了,很多时候临床上使用一个负压引流袋便可。但一般不用于大量引流积液,原因是用于是随着水封瓶液面的增高,胸腔需要很大的压力才能排出液体。

而如果是引流气体(气胸),也是可以的,但这个瓶必须要有“水封”作用,也就是说引流管末端必须埋在水下,否则引流管直接与大气相通,就人为地造成开放性气胸了。

那么问题来了,我要加多少水呢?

答案:1-2cm。加水越多,胸腔内气体就要克服越大的压力(周围水柱对导管末端的压力)才能逸出水面,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我们的目的是要让胸腔内气体排出,加水的目的是为了隔绝空气。当呼气或咳嗽等胸腔压力大于水柱压力时,气体便排出。水太多的话气体和液体不容易排出,太少的话,只要水封瓶稍微摇晃一下,就容易造成开放性气胸,这显然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下面说一下三腔引流瓶

三腔引流瓶

第一个是积液收集瓶,是用来收集积液的。

第二个是水封瓶,原理和单腔水封瓶一样,当气体通过时,会逸出气泡。我在上面已经说得很明白了,水面高于管子1-2cm。

第三个是调压瓶。调压瓶的存在,就是为了安全。调压瓶的盖子上有三个口,左边口接水封瓶,右边口接负压吸引器,中间口则接压力调节管(一端没入水下8-12cm,一端连通大气),调压瓶的压力调节管就好比高压锅的限压阀。当我们用负压吸引器时,如果吸引机形成的负压过大,而又没有压力调节管时,那么这个过大的负压直接传递到胸腔,极端情况下是可能造成肺脏组织破坏的。而如果我们有压力调节管,那就高枕无忧了。因为一旦调节的负压过大,超出了我们设定的8-12 cm水柱的压力时,空气就会从压力调节管进来,缓冲调压瓶里面的压力,那么胸腔承受的负压就不会超过预设值。为什么是8-12 cm水柱?因为这个时候负压效果已经很明显,而且很安全。


临床误区

让我们再回到开头的那个场景,临床上很多人总以为我们将负压调得越大,患者胸腔实际得到的负压压力会更大,实际上经过调压瓶,患者胸腔所得到负压只和水没过管子的高度有关。所以,负压吸引器负压增大并不会造成患者胸腔所得到的负压增大,也不会造成患者肺损伤、引流量增多等医源性负压伤。

正确的压力计算公式:

患者胸腔实际得到的负压=调压瓶中压力调节管插入水中的深度(cm)−水封瓶中管子插入水中的深度(cm)

所以说,决定患者胸腔实际得到的负压压力,只取决于两边水面高度的差值。当你懂得这些后,也当然不会闹出临床上的笑话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气胸治疗 气胸西医治疗 治疗 自发性气胸是临床常见急诊之一,若未及时处理往往影响工作和日常生活,尤其是持续性或复发...
    阳妹儿阅读 1,286评论 0 0
  • 气胸病因 (一)发病原因 根据有无原发疾病,自发性气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气胸两种类型。 诱发气胸的因素为剧烈运动...
    阳妹儿阅读 620评论 0 0
  • ★1549★无甲状腺组织的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低症出现症状的时间是 B.婴儿早期 ★1550★糖尿病自然进程中的临床...
    捷龙阅读 11,110评论 0 4
  • 我的内心是怎样的?想了想,感受了下,居然是——不知道。很惭愧,很悲哀,可是此刻,这,就是我对自我的真实感悟。 通往...
    农ann阅读 192评论 0 1
  • 感恩宝贝的陪伴,照顾孩子虽然很辛苦,亦有很多感动:姥姥这个称呼代表了慈爱,温暖,是童年记忆最幸福的存在,莀莀并不常...
    莀宝贝阅读 150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