揽月桥边的那几棵歪脖子树,叶子都掉光了,只剩下光秃秃的枝干。而桥下的死湖依然是一团绿油油的浑浊景象。
我知道春寒还没有过去。因为那几棵歪脖子树还没有吐出新叶。而死湖上还漂浮着零零散散的落叶。只有开春之后天气暖和起来,才会有清道夫来打捞湖面的漂浮物。
我实在不喜欢这比冬日还要让人觉得难捱的春寒。它总是让大地呈现出一片堪比冬日的萧条景象。而且,天气稍冷,我就会变得懒惰起来。
掀开暖烘烘的被窝是需要极大的勇气的。我总是要在闹钟响过最后一遍,再过5分钟,才能从被窝里慢吞吞地爬起来。为了能有足够的缓冲时间,我特意定了3个闹钟。虽然闹钟每隔5分钟响一次,但我还是经常迟到。
公司离家骑“电驴”也就10多分钟的路程。很不巧,最近赶上修路,我得绕到小区东边那条车流量很大的国道上,才能顺利到达公司。
这样一来,我就得提前5分钟起床。你知道,这对于一个宁可不吃早饭,也要多睡一秒的“赖床王”来说,真的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
我平时上班途径的那条老街,据说已经有二十多年的历史了。至少从我父母来到这座城市驻扎开始,它就没有大修过。老街离市区不过20分钟的路程。可是即便如此,破旧的街道和朽毁的房屋,依然如故地停驻在那里没有丝毫改变。
我的父辈来此地已经10多年了,用他的话说,他是看着这座城市如何从荒芜慢慢步入繁华的。
这座小城靠近沿海地区,又有独立港口,每年夏天受台风影响,都要接连下好几天的大雨。老街地处低位,又因为常年没有修葺,排水系统极差,到了夏季大雨天的时候,路面囤积的雨水迟迟不能疏通,居民出门都得趟着漫过膝盖深的积水。出行极为不便。
年初市政府在大街小巷都张贴了公告,说是要整顿、修葺老街的房屋和道路,因此要封路半年。据说是为了竞争“十大模范文明城市”称号。
老街是我到达工作地点最近的一条路。封了老街,我只能绕到另一条偏远的路上去了。
说来好笑,自从老街被封,我需要绕路出行之后,上班反倒再没迟到过。
大青说,这大概就是“触底反弹吧”,因为知道已经没有退路了。
这让我想起去年在武汉混的那段日子。
武汉比不得太仓慢悠悠的生活节奏。上班和工作的地方也是相去甚远。那个时候我初来乍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只能和熟人朋友合租。合租的室友住在汉阳王家湾,而我工作的地方却在东西湖。
于是每天早上,我都得搭乘车541路公交车到宗关换乘轻轨,然后再转一趟公交车到终点站下车步行5分钟才能到达公司。
初春的清晨,天还未亮,路灯昏暗而晃眼。我挤在那些同我一样赶去上班的人群中,搓着被冷风吹红的面颊跳上车。有时候还要拖着没睡醒的身子给一群赶去超市抢购打折蔬菜的老头、老太太让座。等我一路颠簸晃悠着到达目的地的时候,朝阳已经带着它的笑脸悬挂在我头顶的那片天空上了。
我想,我放假喜欢宅在家里大概和这个有很大关系。
春寒料峭,3月的天气早晚气温还是很冷的。在不需要出门的时候,我当然更愿意窝在温暖的被窝里。
然而最近忙着学车,和教练约了周末的早晨去练车。我也只能忍痛对我盼了一周的懒觉说再见了。驾校和我居住的地方,骑“电驴”得跑上半小时。虽然我已经尽力早起了,却还是最晚到达的那个学员。
大青说我这是太安逸了。没有了从前上下班赶公交和轻轨的匆忙,整个人也就懈怠了下来。
她说的其实也不是没有道理。比起武汉,太仓的生活节奏缓慢太多了。出行除了四个轮子的小轿车,大众几乎都骑“电驴”出行,因为公交车实在太难等。而我也省去了早起和老头、老太太们挤公交车了。
巴掌大的地方,哪里还需要那么来回奔波呢。
这里慢节奏的生活习惯,让整个城市都显得慵懒起来。早晨没有拥堵不堪的车流,晚上没有彻夜不眠的灯火。整座城市和生活在它怀抱里的居民,一同“日出日作,日落而息”。我甚至时常会听到有人说,这座城市适合养老。
生活在这样一座城市里,让我如何起得早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