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长者总结说:“发达国家的一个普通人的物质水准,在中世纪大概相当于一位小国国王的物质水平了”。虽然我对此没有太深刻研究,但至少可以透视一个现象,现代工业和科技时代下的物质丰富程度比农耕田猎时期已好了数十百千倍了。可是,幸福及愉悦程度也同等好了数百千倍了么?悠闲与自在的程度也好了数百千倍了么?如果和远古相比,绝大多数人应该每周工作半天到一天,其生产效率就顶过去N多天了。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制约着人们的幸福和富足呢?
等我有钱,就会做我最想做的事。这是一个远古的人的梦想,也是一个现代人的梦想。但是,又有几个人真的认为自己“有钱”及可以做最想做的事了呢?
所以,《文化自信和民族复兴》这本书从《道德经》和众多经典中概况出了“心-道-德-事”四部曲的垂直攀登路径,引领人们从“事”上的突破向德、道、心上的持续垂直攀登,向着君子、圣贤的方向持续幸福追求。
道生之,德蓄之,物形之,势成之。心者,道之主宰。如此,心、道、德、事,虽然是同一整体,但从不同角度的回归与成长,效果是差别极大的。
在事的层面,需要“物形之,势成之”,有一个循序渐进和厚积薄发的过程,故而一勤天下无难事,勤奋的习惯和美德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有太多的技法,如果能够暗合道妙,随着时间的推移是非常有效的。
在德、道、心的层面的攀登,就容易产生《了凡四训》中了凡先生的转化命运的效果,或者体会到阳明先生、孔孟、尧舜、老庄等人的智慧,对天人合一、无我利他等“人人心中有仲尼”的本有的美好升起无穷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