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镜像神经元
源自我们大脑神经元中的一部分“镜像神经元”。
镜像神经元会在我们看到别人的某个行动时被触发,这些神经元会“镜像”被观察者的行为,就好像观察者自己有同样的行为似的。
比如:看到别人打针时自己会觉得疼——你的镜像神经元正在模仿你看到的行为,然后产生相似的“感受”。
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人们的镜像神经元的数量和比例都在提高。
大脑是可塑的
感觉: 你送小朋友一把吉他,他一般不会直接对其产生兴趣,可若你在弹吉他的时候被他看到,尤其是你竟然弹得很帅气,那么小朋友的镜像神经元就会因为你的行为(帅气)而被激发,进而对弹吉他产生兴趣(请注意:不是对吉他本身感兴趣)而若你在弹吉他的时候带着某种能够打动他的情绪,那他会更容易被影响(因为情绪更能激发镜像神经元)。也就是说,一切学习过程最初都是基于模仿的,一切模仿都源自于模仿者看到的真人的行为。
如果你的面前有一个人做得很好,而你竟然没有被触动,或者说,你的镜像神经元竟然没有被激活,那原因就在于你自己,因为你觉得那和你没有关系。
学习也好,进步也罢,从来都不是单独孤立的行为,而是社交行为。
很多人错误地认为:所谓“自学”,就是一个人默默地学——这恰恰是绝大多数人一生学习失败的最根本原因。
虽然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我们看起来的确是在“一个人默默地折腾”,但是更深层次的动力很可能来自:
你亲眼见过一些人真正做到了。
你亲眼见过一些你知道确实有缺点得人竟然也做到了。
于是,你会自然而然地产生,哦,连你都行,那我也肯定行的想法。
想要做到,就要从物理上接近目标。
本领:从来不问生活要什么,生活给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本质上就是从物理上不断接近目标。
结论:
信息送达本身并不是教育,那顶多是出版。
真正的教育,一定是有效社交。一定是群体共同成长;
耳濡目染得教育才是真正有效的教育
耳濡目染才可能真正激活镜像神经元。
所以,见到那些“真正做到了”得人——很重要,见到那些“确实有缺点”但“竟然也做到了”的人——更重要。不要把自己隔离开来,而要想尽办法让自己接近那些优秀的人,哪怕无法与他们有太多的交往,能够见到优秀的人本身就已经可能对镜像神经元产生刺激,“自然而然'地产生更强的驱动力了。而这背后最重要的机理就是:不再认为”那和我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