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耗尽精力就是为了变成人海中的普通人 | 读蒋勋《孤独六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对我来说,这本书不坏,但它配不上封面上的书名以及封底的推荐语。

先说不坏的部分,里面有些观点我挺喜欢。比如说到“人的孤独来自于人们没有机会面对自己,无法和自己交谈”。

我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在暑假的某天,家里因为搬家有人送货,父母没有时间,就让我在新房等着。那时候的新房里什么都没有,没有任何家具,书籍,更不要提手机了,那时候还是大哥大的时代。

我于是坐在厨房的台子上看着对面的楼房和天空整整四个小时,直到送货的人来到。没有人和我说话,我也没有和别人说话的愿望。没有人等我,我也不想去找任何人。除了等待,没有什么一定要做的事,我也不想做什么事。就那么坐着,并不觉得着急,反而很自在。

那时候的我,和自己相处得很好。

现在的我呢,一个人在家的时候,要看电影,读书,听音乐,运动,或者干脆出去走走。如果没有事情做,我就找一些事情做。我不喜欢一个人坐着,也坐不住。

我时常感到孤独。我四处寻找。可是现在的我忘记了孤独其实来自内心,源自我和自己的关系越来越紧张,越来越不愿意和自己说话。

还有,书中提到“完成孤独、给予孤独、尊重孤独”和“如果活不出孤独感,如果做不到特立独行,艺术、美是没有意义的”。

我一度以为融入周围所有其他人是正确的。但正如《跑步圣经》里谈到的一样,我们耗尽精力就是为了变成人海中普通的人,费了那么大的劲儿,就是为了和自己反目成仇,真是得不偿失。

再来说说不喜欢的部分吧。

首先是书名《孤独六讲》。我不喜欢这个“讲”字。这个字有着高高在上的好为人师的感觉。在读之前不敢说喜欢不喜欢,因为不知道是不是真的这么高。读完觉得真的不喜欢。

虽然作者旁征博引张爱玲、鲁迅甚至《教父》这样的经典,甚至不惜大段引述自己的作品。但我觉得,如果真的想要“讲”,要么好像梭罗,罗素,黑格尔这样思辨,要不就干脆谈自己的私人感受。作者思辨达不到真正哲学家的高度,谈私人感受又少了一些类似《忏悔录》的内心深度。对我来说,这本书会是一本畅销书,但不会是未来的经典。

封底有这样的话:这是一本讲述孤独的书。其实里面夹杂很多作者对情欲,暴力,变革命运等话题的观点。对我来说,这本书不够纯粹。

书的封底说:作者创造了孤独美学。呵呵。

书的封底还说:美学的本质或许就是孤独。有胆量去掉或许两个字么。


本文原创,曾发表于个人博客,特此声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下班回到家里打开电脑播放音乐,开始有条理做自己的事情。工作时激情满满,下班时油盐酱醋/琴棋诗画,生活十分丰富,但是...
    听风看树望天空阅读 5,173评论 0 3
  • 《绝望的主妇》是在一位朋友的朋友圈里偶然间看到的推荐,这部美剧发音纯正,速度适中,适合练习英文听力的小伙伴看看。 ...
    苹果儿_5e52阅读 3,265评论 0 1
  • 至于该滤镜的初始化和自定义,可以参考GPUImage官方写好的滤镜GPUImageAmatorkaFilter来写...
    球球ol阅读 7,582评论 3 3
  • 山只是一副画,挂在童年的梦里,沉默的山,似乎遗忘了岁月,独自安睡,在沉寂的深处。从小就伴随着巍峨的大山长大,看那朝...
    左蔷阅读 2,761评论 0 1
  •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我变成小白菜了,自哀自怜,抱怨埋怨,沉浸在自己的悲伤里,给自己完美的悲伤化,一遍一遍描写自己的痛...
    恐惧如影随形阅读 1,007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