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锤万凿出深山,
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
要留清白在人间。
看到这首熟悉的七言绝句,你肯定会想起它的作者,明代政治家 、文学家和军事家——于谦。
此诗托物寄怀,表现了他高洁的理想,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大无畏的凛然正气,更给人以启迪和激励。
《石灰吟》也正是他日后人生的追求写照。
于谦以文天祥为榜样,与岳飞齐名,先后领导保卫京师之战,夺门之变,铲除宦官等功绩,朝廷上下无不敬佩,然而最终却被自己奉献一生的明王朝给杀害了。
正统十四年(1449年)七月,也先大举进犯,明英宗朱祁镇亲征,失败被俘,明朝的50万精锐部队损失殆尽。
也先挟持着英宗攻破紫荆关直入,进窥京师。
在京师危难之际,于谦挺身而出,力主抗战,当时皇帝朱祁镇被俘而太子年幼,为了国家安定,稳定大局,于谦支持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登基,并且驳斥了南迁的逃跑言论,积极的组织军事力量,与瓦剌决战于北京城外,最终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
在明代宗朱祁钰病重之时,已成太上皇的朱祁镇被迎接回来恢复了帝位,宣谕朝臣以后,立即把于谦等人逮捕入狱,诬陷他谋反,就在这座他曾经拼死保卫的城池前被处死。
锦衣卫奉命抄家,到了于谦家中,却发现家徒四壁,除了皇帝赏赐的蟒袍跟剑器外,没有一点多余的财产,不禁也落下了泪,久居深宫中的皇太后刚开始不知道于谦被处死,后来才得到消息,为此叹息哀悼了好几天,英宗也后悔了。但有什么用呢?
可以说于谦的死是大明的不幸,也是百姓的不幸,如果他不死,大明的格局走向也不会偏离。虽然于谦被杀是被奸臣陷害,但未尝没有明英宗自己的意思在里面。
身为皇帝的朱祁镇,在被敌人俘虏,作为人质用于要挟朝廷,不可能不担心自己的安危。作为大臣的于谦不想着怎样救回,却支持皇帝的弟弟称帝,虽然这样做在当时来说是最正确的选择。但在那个皇帝高高在上的时代,这样的选择无异于背叛,站在皇帝立场上,相当于谋反。在得知于谦等人另立新君,他要说不恨积极支持此事的于谦是不可能的。
在这一点上,作为帝王的朱祁镇,他的胸襟远远不如春秋时期的齐恒公,即公子小白。
公子纠与公子小白争夺君位,管仲和鲍叔分别辅佐他们。为支持纠继位,管仲曾以箭射中小白的衣带钩,小白诈死才得以回国继位,成为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齐桓公。
在小白做了国君后,鲍叔牙举荐管仲,小白念念不忘一箭之仇,鲍叔牙劝道:“难得的是他作为臣下,也是忠于其主。如果你重用了管仲,以他的加倍忠心和才能,可以替你射得天下,怎么能是射中你的衣钩可比的呢?”在鲍叔牙的力荐下,齐桓公决定不计前嫌,任用管仲为相。
管仲当面射杀小白,事后小白能听进鲍叔牙的规劝,重用管仲,不能不说小白不但重视人才,最主要的他是一个豁达、心胸开阔的人,有着博大的胸怀。管仲也不负所望,在齐国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成就了齐国的霸业,齐桓公也成为春秋五霸中最早的一个霸主。
于谦支持朱祁镇的弟弟称帝,是从当时国家利益出发,最后却被迫害致死,不得不说这是他的不幸。
而管仲,因为遇到的是一个豁达的君王,他的才能得以施展,他是幸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