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走进和离开觅非播舍的画面,好像一本模糊不清的绘本,在我回来的时间里一点点的轮廓清晰起来。脑海里不断回放的画面,再一次阅读他们的故事,我好像真的认识了他们,走进了他们,可是事实上我却距离他们如此的遥远…好像他们是一群住在天堂的人家,他们的房子,生活的样式,所有特别的样子,是我从来没有见过的。
二零一八年三月的一天,我和孩子学校的老师同学一起驱车三个小时来到了久闻的觅非播舍。来之前我对他们的了解是因着一两年来偶尔看见有基督徒朋友分享过他们的故事和庄园。当我们的车刚泊停在庄园门口,我一眼看见了主人斯蒂夫,眼前的一幕让我有些意外。一位白发健硕的美国男士,着军绿衬衫牛仔裤运动鞋,架在一具电动平衡滑车上,他娴熟的走下滑车向我们一一问候拥抱…鼻梁上一副斯文的眼镜,他看起来完全不像近七十的老人,是那样的热情,充满活力。接下来的一天半时间里,我们走进了他们的生活。和他们吃住在一起,参加他们的各项日常工作。我发现这个名义上的孤儿院,现实中的大家庭,根本不是我们想象中的贫乏孤寂。他们每一个人都是那么自在的忙碌着,这个特别的家园,其实就是建造在一个巨大的乱石嶙峋的坟茔坡上。史蒂夫天才的设计,就地取材使用石头,搭建了这些好像耶路撒冷一样的石头房子,它们每一座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之间有高低起伏的城池栈道,好像一座微型的圣城,矗立在一片荒芜的天地间,四周坟茔比邻,好像天堂与人间的幻影,那样的凄美决绝。
在觅非播舍短暂的时间里,我想要努力的遇见那里的每一位,仿佛提前拜访了天使的家园,好为日后的生活作依据。这里的厨房是工作重地,孩子们不得进入。敞亮的空间里,整齐有序的安设了必要的器具,食材归置在墙角货架上,一旁系着记录笔本……一切简单利索,和这里工作的两位大姐一致,有着乡下独特的淳朴自然。都是当奶奶的年纪了,每日张罗五六十口人的饮食,工作是很辛苦的,她们却说不苦。一起干活的途中,我们聊起饮食习惯,这里的人和事,她们总是会提到她们的“院长”斯蒂夫。“院长不让吃精粮,我们都吃粗粮……院长不让买外面的油和肉……院长只让用橄油…”我惊讶于,这里简单健康的生活方式,人们喜乐满足的笑容。然而在一早一晚,与她们同住的时候,看她们虔诚的读经祷告,一切都有了答案。六十多岁的老人,带着老花眼镜,一双劳作的手,灯光下翻动着《圣经》……这画面安详美好,好像米勒笔下的《晚祷》……
除了固定的十来个义工,庄园里建设的活儿都归这里附近的农民,他们在农忙以外的时间不定期来这里“上班”。我们在的时候,碰巧他们正在实施斯蒂夫的一个建造设想,他要在男孩的宿舍旁边建造一个地下室,隧道直达孩子们的房间,他说这样孩子们可以开着滑车下去,他们乱七八糟的玩具也有地方收纳……这让我想起他的一个收养的叫天恩的男孩,说到爸爸时骄傲的眼神。最难的工作是照顾一些瘫痪儿的饮食起居,他们中很多是大小便失禁的……可以想象义工们,每日数遍清理这些排泄物,需要来自上帝多么大的信心和安慰……在这些残缺的,看起来不美的,被这个世界遗弃的生命里,恩典最奇妙的见证是:他们但凡有一点点能力感知,他们的嘴角无不泛起粲然微笑……
我知道我没有勇气抱起这里的每一个孩子,我也没有资格去教导或帮助他们中的任何一位孩子……我是来学习的。其实我更期望能遇见一个生命,一个和我擦肩而过的生命,一个叫新苇的女子……她是这里的女主人,比斯蒂夫小21岁的妻子,她生养过四个孩子,她领养了这些残疾的孩子……我知道的关于她所有的故事,拼凑起她曾经鲜活的形象,如今她就静静的躺在她的觅非播舍,远远静静地继续看护着她的丈夫和孩子们……仿佛他们从来没有分开过。
也许清晨是我遇见她最好的时候,那天睡前我这样想到……清晨鸡刚叫过,我走在觅非播舍的土地上,石子儿垫底发出吱嘎的脚步声……这不是优沃的土质,如同这里大部分的孩子,然而这一片土地却如此安祥而美好……蔚蓝色的晨曦里石头和树各自守护着,鸡和鸟没有分别的栖落在树枝上,我轻轻的走过,怕搅扰了它们的宁静……穿过觅非播的城池,这该是旷野吧,背后炊烟袅袅,眼前一片孤寂……这让我想到觅非播的现实处境……走着走着,眼前一亮,晨曦中有个精灵在跳跃……我加快了步伐,近了,我看见白天孩子们游戏的蹦床上,一个白皮肤黄头发的小女孩在蹦跳着,身上只着了短袖裙裤,她自个双手环抱着自己,一边跳一边自语:好冷呀……凭借新苇生前的照片,我认出她是新苇和斯蒂夫的女儿。她的样子美好到让我心疼,这样一个天使的孩子,这是新苇姊妹生命美好的见证。我真的遇见了她……当我缓过神来,才注意到蹦床旁边的帐篷,一会儿出来一个和女孩一样面容姣好的少年……孩子们礼貌的答复中我得知:男孩是老二叫“小树”,女孩是老三叫“可可”,他们的爸爸同意他们在这里露营了一晚,他们很高兴,哥哥一边收拾帐篷一边叮嘱妹妹快穿上衣服。可可穿上哥哥递来的外套和球鞋,跑远了……我开始帮着小树收拾一大堆被子和一个绿色的帐篷。小树告诉我,这个帐篷是他自己征得爸爸同意第一次在网上购买的,他的零花钱很少,所以他买了一个最便宜的帐篷,才花了四十元,没想到这个帐篷还真不错,他嘴角漏出得意的笑容。言谈间,我们收拾好东西,抱着被褥和他一道,非正常的造访了他们的家。这也就是觅非播舍的一间屋子,不一样的是这里能感受到他们一家人的生活气息……放下东西的片刻,我快速阅读了他们的生活。门口滑车玩具鞋子堆放一地,起居间里,唯一端放的应该是斯蒂夫的工作电脑,其他的各种生活物品都有点凌乱,我没有碰到斯蒂夫,我却可以想象他们的生活样式,在新苇姊妹离开以后的日子里……
上午阳光正好时,园子里是一派暖然生发的样子……栈道上阿姨牵着病孩儿在漫步,屋顶大孩在帮助义工翻晒孩子们的床褥,山岗上的孩子在给小树苗浇水,天恩和他的兄弟驾着他们特殊的电车,在园子里来回运输……我站在一处屋檐下,眼前重叠的画面,是这里从前的生活,眼前时光的脚步……这处屋檐应该是新苇生前使用过的一个露天大厨房。借着帮厨的机会,我们再次使用了这些尘封的器具。曾经的春天里,新苇一定包裹着头巾站在这高台上,一边操持料理,一边看顾着满园奔跑的孩子们……
时间很快道离别。中午远远看见斯蒂夫忙碌在园子里,和一群义工在工作。挖掘机开来了,他要移开三棵大树,给园子开辟出一条宽敞的路来。孩子们环绕在他身旁,眼神里坚定柔和,看不出半点忧伤。他一定是喜乐的,他是被上帝使用的人。所有的过去现在和未来,在斯蒂夫这里,都是永恒。因他做了一份永恒的工,上帝祝福他和他的觅非播舍。我们带着觅非播舍满满的祝福就要离开,临行前小树像一阵风跑来问我,他要找我们的一个男孩,约瑟夫,他的朋友。车慢慢启动,隔着玻璃窗我们挥手道别,约瑟夫则挥动着他手握的鸡蛋。小树送给他的,觅非播的鸡蛋。最后经过斯蒂夫,我不知道如何表达我的敬意,好像来时的拥抱,这一次我们一起振臂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