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长一段时间,感觉心神不宁。这种不安宁,超出了“颇不宁静”的境界。所以什么事做起来都不顺手,更不顺心。
为期三天的学习,更是没有深入听专家的报告。如果谈体会的话也说不出123来。究其原因,心乱如麻。
所以我觉得凡事应该在心上下功夫。万事修炼在一个字:心!
有一颗平稳的心。“此心安处是吾乡”
心态不好,内心不安定,什么都会着上“烦躁”的色彩。真正有水平,有涵养的总是很平静地处理更多的事。今后的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自我修炼。
1.要有一颗正确看待自己的心
要知道——
我是谁
你能为自己的单位做什么,你离开这个单位还能干什么?
我从哪里来
怎么来的?选拔还是调入?
我要到哪里去?未来的路该怎么走?
我是消极怠曼还是积极进取?是为单位做贡献还是成为单位的累赘?是躺平还是进一步提升自我?
……
每周甚至每天都要抽出时间平静地和自己对话!追问上述问题!
2.要有正确看待荣誉利益,看待得失的心
舍得有舍有得。不要太看重名利和荣誉,要记住上帝关上一扇门定会为在不经意你打开一扇窗。
人生哪有都如意,万事只求平常心。
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眼中有尘三界窄,心底无事一床宽。
不要遇到挫折就威力不振,失去信心,只要我们有一颗强大的心,没有任何问题是解决不了的,没有任何困难是克服不了的,没有任何事情是做不到的。内心强大,方能无所畏惧。
3.要有一颗乐于学习的心
学习让我们变得愉悦而年轻,活到老学到老,生命不止学习不止。用渊博的学识给我们的学、老师以引领。享受我们作为老师、作为教育研究者的快乐。
把握教学研究的方向,掌握教学研究的规律,掌握教学的研究的真理性和有效性,一定要研究好中国高考的评价体系,研究好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根据评价体系制定的,我们的教材也是根据课程标准来设定的,这是方向,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制定的。
研究评价体系,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学生。
要注重探索学科整合领域的学习,在有限的时间内,能看的书一定要好好看。现在想想把看电视、刷抖音的时间用在读书学习上,就是在积淀自己的阅历,还愁没有时间去学习提升呢?
这些,日积月累的知识储备是我们做教育教学的底气和信息,也是我们幸福人生的甘露和源泉。
教教材就是教师知识匮乏的表现,就是能力本恐慌的外在体现。
我们不仅有跨学科的知识,更要有社科类人文类的知识来丰盈我们的专业性。
我们需要海量的阅读形成对知识的积累,沉淀和储备。
3要有一颗勇于实践的心。
敢想敢做,深入下去,做老师们的同行者。有时候感觉自己作为教研员并不是管理部门,做起工作来总是底气不足。总是要依靠学校的管理或官方的通知才能下到基层,听课、指导。现在想想,这是多么的错误呀,要有一颗勇于实践的心,要敢于到基层去敢于发挥自己教研员的服务、引领、指导作用。
慢慢修炼吧,人生原本就是一场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