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天,我数落先生——“十指不沾阳春水”,不管是我忙着什么事,还是生病,他都不会主动下厨,哪怕煮锅面;家里乱得跟狗窝一样,也从来不收拾一下,这些年真是把他惯坏了。
说到激动之处,我问到:“你说说结婚这十几年来,你煮过几次饭?”
女儿在一旁轻描淡写地接过话茬,答:“三次。”
我听了好气又好笑,想不到,女儿接着说:“那爸爸帮着带孩子啊,他带小喆去玩、给他洗澡、喂饭、哄他睡觉,已经很不错啦!我以后娶(嫁)爸爸那样的(男人)。”
有人说,一个家庭里,父亲的形象和所作所为,就是将来女儿择偶的标准。看来,的确如此!
瞬间,我意识到我的言语过激了——先生除了不下厨,周末在家做的其他家务不少:晾晒衣服、收衣服、洗碗等。一年几次拆洗空调滤网、电风扇、窗帘,拆卸、装蚊帐这类“技术活”都是先生包揽的。另外,带孩子也是一把好手,极具耐心。小区里一些熟悉的邻居,一致认为先生是个居家好男人。看来,是我过于放大了先生的缺点、忽略了优点。
有人形容中年夫妻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彼此的坏习惯改不了,吵了十几年,原来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从来就没有改变过什么。比如先生抽烟喝酒的习惯,任凭十几年来的规劝、唠叨、牢骚,到抱怨,一次次希望换来一次次更失望,他依旧不改当年,从未放弃。
但是,这些,并不影响先生是个好父亲的形象。
有人说,一个父亲的为人处世及形象,是女儿将来择偶的标准,窃以为然。想起年少时,心中的人生伴侣,大致是以自己的父亲为参考的。
父亲年轻的时候生得俊朗,一副书生的模样。虽然出生于农家,却对于务农那些事儿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在很多族人眼里,父亲就是个被惯坏了的小青年,爱玩乐器,尤其爱读书。
好在,年少时,父亲学精了一门木工的手艺,是方圆五里有名的木匠,这门手艺是父亲安家立业的本领。谁家要盖新房子了、谁家要娶新媳妇儿了、谁家老人家需要寿棺了,多是请父亲去管木工活儿。父亲既是一个手艺人,也是一个生意人。
父亲一生勤奋劳作,性格温和,顾家,尤其孝顺。协助爷爷嫁出两个妹妹、为一个弟弟婚娶;盖过三栋房子,两栋石头瓦房,一栋小洋房;生养儿女四个。其中,供姐姐和我上完大学,尤为艰难。
父亲言行举止和为人处世的方式,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兄弟姐妹四个的一生。至少,我们姐妹三个,青春年少时,对未来伴侣的构想和标准,全都源自于父亲。
这些都表明父亲这个角色,对女儿将来选择伴侣,发挥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而伴侣的选择,直接决定了女儿婚姻生活的模样和质量。
父母的现在是孩子的将来,孩子将来是父母的现在。都说为人父母是一场修行,嗯,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