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了一段关于“在临死前最后的清醒是读一首诗还是和家人见面?”的辩论赛,我有很深刻的感受。我是一个美学至上的人,我非常赞成正方的观点。在死前读一首诗,让死亡更加自由。肉体的葬礼,家人可以帮我做,但是精神的归宿只有我一个人可以找。我在临死前我可以去见一面家人,而在临死前最后的清醒时,我一定要读一首诗,我把我的亲情留白给家人,但我把我的精神世界留给我自己。诗,是生命中最深的那一笔感性的印痕。诗美在了他的文字,打破了时空的限制,正因为你看不出这个字体与那个字体之间有何种必然的关系,却阅读出了诗意,这就是他的美。
在辩论赛的最后,辩题最终升华,读诗并不一定是诗,见家人也不一定指的就是家人,诗在正方所表达的,其实一种泛指的,完全的,个体的,抽象的美学体验,而对于反方,见一见家人,这里又不得不说到东方信仰,有的人信道信佛信基督,而其实华夏民族最深层的信仰是祖宗,中华民族是一个非常典型的祖先图腾崇拜文明,三代以上为祖为信仰,三代之内为亲为家人。所以如果在生命最后的时刻,我们把亲情消散,就犹如我们把整个民族最后的归属感给拔除。正方的观点是美的升入云霄,那反方则落点于土壤之下。总结则是,这场比赛我的掌声送给评委和正方,死前我会见见我的家人朋友,但是临死的那一刻,我会把最后的沉静留给自己,回顾我在生命每个时间节点留。下的一些最深的感性的印痕,如果没有,那我从现在就开始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