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腔》一部“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
贾平凹先生历时近两年,四易其稿;是作者费时最长、修改最多、最耗心血的一部作品
,此书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畅销近二十年,经久不衰。获得第七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反映了一九七七年以后长篇小说创作发展的轨迹和取得的成就,是卷帙浩繁的当代长篇小说文库中的翘楚之作。
作品以自己的故乡棣花镇为原形,以细腻平实的语言,采用“密实的流年式的书写方式”,写到了中国农村生活20年来变化中的种种问题,比如为什么有大量农民离开农村,农民如何一步步从土地上消失等等,集中表现了改革开放年代乡村的价值观念、人际关系在传统格局中的深刻变化,字里行间倾注了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思考。书中大部分人和事都有原型,贾平凹称“我要以它为故乡竖一块碑”,被称为“一卷中国当代乡村的史诗”。
《秦腔》以两条线展开,一条线是秦腔戏曲,一条线是农民与土地的关系。这两条线相互纠结,在一个叫清风街的村庄里演变着近三十年的历史。清风街有白家和夏家两大户,白家早已衰败,但白家却出了一个著名的秦腔戏曲演员白雪,白雪嫁给了夏家的儿子。夏家家族两代人主宰着清风街,而两代人在坚守土地与逃离土地的变迁中充满了对抗和斗争。三十年里,清风街以白、夏两大户以及芸芸众生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真实而生动地再现了中国社会大转型给农村带来的激烈冲击和变化,加上农民与土地之间的难舍情怀,土地的流失,清风镇上人们的勾心斗角,给农民带来的心灵惊恐和撕裂。
“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啊!“ 广漠旷远的八百里秦川,只有这秦腔,也只能有这秦腔,八百里秦川的劳作农民只有也只能有这秦腔使他们喜怒哀乐。秦腔在小说中是一种地域性的象征,也是秦人农民的象征。每一个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深有感受,里面的人物都可以自己的村子中找到他们的影子。像夏天义这样的老一代农人都对土地怀有深深的感情,新一代君庭这样的人目光短浅,只想从土地中捞取“金子”。夏天义育种的超级“麦穗”,就是一颗金粒子,最后也搞丢了,可能是一个深深的思考,我们连“种子”都不要了,农村将走向何处?
像“引生”这样的人,每个村子里都可以找的到,他们老了以后怎么办?都是我们思考的对象,像“白雪”一样的艺人,怎么才可以让他们把我们的“秦腔”发扬光大?好多这样的问题都考验着我们的智慧,你像夏天义五个儿子,硬是到最后没有人抚养?现实中我们的礼义廉耻真的随着“改革开放”远去了吗?我的爷爷奶奶也面临这样的问题,当时父亲和叔叔商量老了也不能让他们分开,可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还是把他们硬拆开了,爷爷卧床十多年,奶奶跟着我们家,最后自己在姑姑家夜间上厕所去世,第二天姑姑家才知道,可能家家有本难念的经,但是我们知道“少来父亲老来伴”,太多的问题你没有办法说出口,奶奶是自己死的,自己点子赛诸葛,和爷爷在一起的时候头疼发烧都是我们家看病,作为儿子,父亲怎么看病都不为过,可是你知道这是农村啊,妹妹因为家里穷都没有去上学,看病的钱都是我们家出,100元药费,告诉我父亲,200元药费你拿100元就行了,这样搞了一辈子。这都没有什么,可是当时代好转,都可以挣钱了,翻新房子我们家盖了楼房,奶奶一直找事不让盖,因为叔叔家在我们后面,他的前后左右都是楼房,如果我们再盖对他们家风水不好,一直怂恿奶奶让我们家盖不成房子,最后诬陷父亲打我们奶奶,还要把我父亲关进去。有些人说家丑不可外扬,其实父母更没有地方出一口气,你摊上这样的奶奶谁也没有办法?奶奶腿疼住院,我们家自己管,出院不敢让他在回到我们家了。只能让她住养老院,十多年不孝敬的姑姑出场了,愿意和我们换着养,因为我们给奶奶看病的钱没有花完,他们家想花,出于好心孝顺几天,可是奶奶晚上死在外面都没有人知道?农村的事情复杂的很,不说也罢,早知道会这样,我们房子不盖也罢!天下并不是都是不是的父母,你的孝顺也要带点锋芒,哪怕是你的亲人,这就是农村,何况还有很多像《乡村爱情》中谢广坤式的人物?
农村的习俗,村里的那些人,还是善良的,请善待农民,善待农村!这估计是贾平凹先生要表达的,我们是农业大国,是土地供养了我们一切,期待农村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