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导论课老师讲了程序设计语言和数据,众所周知,计算机的运行离不开程序设计语言,而程序设计语言也分很多种类。
比如有我们现在学的最多的高级程序设计语言,除此之外,还有汇编语言,机器语言等。
所以熟悉并掌握某一项程序设计语言是我们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基本要求。以下是第四章总结:
4.1程序设计语言简介
程序设计语言是一组用来定义计算机程序的语法规则
4.2程序设计语言的分类和编程模式
高级语言
汇编语言
机器语言
计算机硬件
4.2.1机器语言
机器语言是用二进制代码表示的计算机能直接识别和执行的机器指令的集合。
4.2.2汇编语言
汇编语言采用助记符来编写程序,是机器语言的符号化。
4.2.3高级语言
高级语言是面向用户的语言,是一种与自然语言相近并为计算机所接受和执行的计算机语言。
高级语言程序的处理过程
4.2.4编程模式
1. 过程式编程模式
2. 面向对象编程模式(封装,继承,多胎)
3. 函数式编程模式
4. 说明式编程模式
4.3高级编程语言介绍
4.3.1BASIC语言(易学、易懂、易记、易用)
4.3.2PASCAL语言(直观易懂、使用灵活)
4.3.3C语言(简洁、丰富、可移植性强)
4.3.4C++语言
对c的扩充功能如下
① 支持面向对象抽象,包括数据抽象、行为共享、进化和确定性
② 支持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
③ 改进了c语言的不足。
④ 引进了引用概念,使用引用作为函数参数。
4.3.5JAVA语言
JAVA语言特点
(1) 简单性
(2) 面向对象
(3) 分布性
(4) 可移植性
(5) 安全性
(6) 鲁棒性
在c和c++的风格下,去除了很多不合理的东西,例如全局变量(*),Goto语句和指针
4.3.6Ada语言(稳定可维护,军方使用)
4.3.7Logo语言(绘图)
4.3.8脚本语言
4.4并行程序设计
为了提高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和系统的处理能力,在总体设计和逻辑设计中广泛采用并行操作技术,使各部件并行工作。要求操作系统具有并发性及资源共享,于是采用了并行程序设计,它是能够同时执行2个以上运算或逻辑操作的程序设计技术。采用了并行程序设计技术后,可使分时和多道程序更全面地利用计算机资源,使系统效率提高,开销减小 (所占内存小,花费的处理时间短) 。
能同时执行两个以上运算或逻辑操作的程序设计方法。所谓并行性,严格地说,有两种含义:一是同时性,亦即平行性,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刻发生;二是,指两个或多个事件在同一时间间隔内发生。程序并行性分为控制并行性和数据并行性。并行程序的基本计算单位是进程。并行程序有多种模型,包括: 共享存储; 分布存储 (消息传递); 数据并行;面向对象。与并行程序设计相适应的硬件也有不同类型,如多处理机,向量机,大规模并行机和机群系统等,相应有不同的并行程序设计方法。具体解题效率还与并行算法有关
以上是第四章的总结,本节课还讲了第五章的知识,第五章主要讲了数据,当今的信息时代,数据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企业的决策不再是依赖老板拍脑袋,而是依靠数据驱动,所以我们学会处理数据也非常重要,第五章的总结如下:
第五章总结
5.1数据
5.1.1定义
数据就是用文字、数字、图形、声音、等方式对人、事件、事物等进行的描述。
5.1.2数据和信息的区别
有时候区别很小。通常来说,输入计算机的字母、数字等符号为数据。如果字母、数字等符号具有一定含义且能帮助人们完成某个动作或作出决策,那么就称它们为信息。
5.1.3计算机常用的编码方式
1.ASCII(查表)
2.扩展ASCII
3.Unicode(为解决ASCII的限制:只能表示拉丁语言)
4.UTF-8(为解决Unicode占用空间比ASCII大一倍)
5.GB-2312(汉字标准交换码)
6.音频编码(采样,量化,编码)
7.图像编码
5.2数据结构
5.1.2定义
数据结构是程序中数据的一种组织方式,其目的是配合相应的算法编写出好的程序。
5.2.2数据的逻辑结构
1.集合
2.线性结构
3.树形结构
4.图状结构
5.2.3数据的物理结构
1.线性表(线性结构)
(1)基本操作;(2)存储方式(顺序存储,链式存储);(3)线性表的应用‘
2.栈
(1)基本操作;(2)存储方式(顺序栈,链栈);(3)栈的应用
3.队列
(1)基本操作;(2)存储结构(顺序队列,链队列);(3)队列的应用
4.树(树形结构)
二叉树;树形目录;
5.图
图是由一组顶点和一组定点之间的连线(称为边)构成的一种抽象数据类型。
5.3算法
5.3.1定义
算法是指由基本的运算及规定的运算顺序所构成的完整的集体步骤。
特性:1.输入2.输出3.有穷性4.确定性5.可行性
5.4数据库
5.4.1定义
数据库是一个组织内被应用程序是由的逻辑相一致的相关数据的集合。
特点:1.数据结构化
2.数据共享性高,冗余度低,易扩充
3.数据独立性高
4.数据由数据库管理系统统一管理和控制
5.4.2数据库的体系结构
1.三级模式
概念模式、外模式、内模式
2.两级映射
外模式/概念模式映射;概念模式/内模式映射
5.4.3数据库模型
1.层次模型
2.网状模型
3.关系模型
5.4.4关系的操作及结构化查询语言
1.插入2.删除3.更新4.选择
5.4.5数据库管理系统
1.硬件(用户终端,硬盘,主机和工作站)
2.软件
3.数据
4.用户(最终用户,应用程序)
5.规程
5.4.6主流数据库
1.Oracle数据库
2.Microsoft SQL Server数据库
3.MySQL数据库
4.Sybase数据库
5.DB2数据库
5.5数据中心
5.5.1定义
数据中心是在一个物理空间内实现数据集中处理、存储、传输、交换、管理的一整套复杂的设施。
5.5.2数据中心的组成
从功能上分为:核心计算机机房,其他支持空间
5.5.3新一代数据中心
2.传统数据中心的困惑
(1)数据量急速膨胀
(2)能耗压力
(3)管理压力
(4)高可用性压力
(5)合规压力
(6)业务连续性压力
3.新一代数据中心的特点
(1)绿色环保
(2)虚拟化和云计算
(3)整合
(4)模块化
(5)灵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