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读过马尔科姆·格拉德威尔所著的《异类》,全文的核心观点是一个人若想在一个领域取得成功,大概需要在该领域花费一万小时的努力。安德斯·艾里克森所著的《刻意练习》,对该论点提出了矫正和补充,认为若想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与花费多长时间无关,只要做到有效的刻意练习,就能重塑大脑,成为该领域的专家。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刻意练习呢?在《认知天性》这本书中,对练习方法又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
从我们步入学校开始,就有两个指标被家长老师们密切关注:努力程度和成绩。因此,渐渐产生了这么四类学生:认真学习,成绩也还可以;不认真学习,成绩不理想;看不到努力,成绩却很棒;很认真的学习,但是成绩不怎么理想。
上述四种类型中,后面两种是备受争议的,但一直以来这种现象都被归因于学生的智商。而在《认知天性》这本书中,我们将看到产生这种现象的本质,智商是占有一定的因素,但不是决定性因素。真正的决定性因素是学习方法。
一、学习从来都不是轻松的
懒惰是人类的天性,而学习则是挑战天性的必修课。回忆一下我们的学生时代,读课文总比背课文容易;选择题总比填空题容易;在课本上用高光笔画重点总比考试容易。但是,后者才能让知识持久的在我们的脑海里留存,才能在我们遇到问题时解决方法能够不请自来。
通过诸多研究总结发现,后者之所以有效,是因为他们都涉及到编码—巩固—检索这个过程。而这个过程,需要耗费我们很大的精力。
二、认识已知和未知
美国前国防部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在2002年的一次新闻发布会上说:“有些事是已知的已知——有的事情我们知道自己知道;有些事是已知的未知——我们知道有的事情是自己不知道的。但是还有未知的未知——那些我们不知道自己不知道的事情。”
人贵有自知之明,只有搞清楚已知和未知,才能有的放矢。
考试,一直被奉为检测学生已知和未知的法宝。通过多项研究也表明:考试确实是最有效的学习策略之一。但是由于考试通常只被当成了衡量学习成果的手段,所以引起了广大学生的排斥,从而无法获得应有的效果。
师生需要摆脱对考试的传统印象,重新定义考试。考试的实质意义在于让你知道你知道了什么,不知道什么,什么时候掉队了,什么时候需要努力。
总结起来,就是要以成长型思维来对待考试。也就是说,考试成绩只是反映了当前阶段你对知识的掌握程度,但绝不代表你以后对它的掌握程度。只要你正面看待考试,总结不足,针对薄弱环节加以充分练习,那么你就不会惧怕下一次考试。
关于成长型思维,在卡罗尔·德韦克所著的《终身成长》一书中有详细的介绍。
三、保持长期记忆
网上有人调侃说自己一生中知识储存量的最大值出现在高考结束的那一刻。之所以有这样的调侃,大概是因为那时候自己在数理化生各个学科都能说出点门道来。而现在却只知道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关于方程式配平,细胞分裂过程都已经不记得了。
这是正常现象,《刻意练习》一书中也有提到,及时经过刻意练习训练能够改变大脑结构,使其擅长某方面的知识,但是如果长时间停止对该知识的检索,这种改变也会消失。
要想获得长期记忆,别无他法,唯有不断的练习和使用。
《终身成长》一书中关于长期记忆的培养,给出了三种练习方式:间隔练习、穿插练习和多样化练习。
间隔练习使知识存储的更牢固。艾宾浩斯通过对人脑对知识的记忆能力研究,得出了艾宾浩斯遗忘曲线,展示了随着时间的推移,记忆在大脑中的保留比率。因此,要想获得长期记忆,需要不停的练习。
在我们工作中也不难发现,如果想学好一项技能,最好的方式是在项目中运用,否则很快就被遗忘。
穿插练习是指同时学习多项技能,但是数量需要依据个人能力和技能的难易程度来确定。研究表明,穿插练习的效果要好于单一的练习。
多样化练习是指针同一个技能,选择不同的方式来练习,能够促进知识的活学活用。
并且通过这三种练习方式的组合,更能提高大脑对知识的辨识力,在遇到问题时能够更快更准的找到解决方案。
诚然,要保持长期记忆要付出比集中练习多的多的代价。尤其在应试教育中,通过集中练习带来的短期记忆能够快速的看到效果,使你获得和坚持学习的同学一样的分数甚至分数更高,但这只代表了你获得知识的速度,当需要你把学到的东西付诸实践的时候,你还能想的起来么?
艾利克森在《刻意练习》一书中就表达了这一观点:“长时记忆是区分卓越者和一般人的一个重要能力。”
四、打造适合自己的心智模型
在掌握了长期记忆的方法之后,也许我们获得的知识越来越多。但在生活工作中,我们的行为也可能因为感知错觉、认知偏见以及记忆扭曲而被误导。这是很正常的,社会心理学家大卫·邓宁曾说过:“人们有极强的天分说服自己接受自己想看到的结论,同时否认那些不合自己心意的真相”。
丹尼尔·卡尼曼在《思考,快与慢》一书中描述了人的两套分析机制。他提到的“机制1”(自动机制)是无意识的,而且是瞬发式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通过直觉来判断。它能在我们生死瞬间做出反应,躲避危险。
但是机制1的错觉可以迅速瓦解我们在训练中付出的努力,因此我们需要一套训练有素的“机制2”。“机制2”(受控机制)是指有意识地分析与推理的过程,这个过程较慢。我们需要通过机制2来管理自己,抑制冲动。
所以,在各种情形下,何时使用机制1何时使用机制2,以及该如何将机制2转换为机制1是我们打造自己心智模型所需锻炼的能力。
《认知天性》和《刻意练习》都对学习方法本身做有探讨,但是后者的方法更详细,更深入。《认知天性》则侧重中提炼出一套学习方法基本概要,并针对不同阶段,不同从业者都有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