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是元朝的接班人,从当初的建立到后来的兴盛,与元朝的残余势力相互纠缠了几十年,可叹曾经横跨欧亚大陆的元帝国就这样被一点点蚕食,留给后人无尽的思考。
其一,元朝是蒙古族建立的国家,它从一诞生就存在许多先天不足。首先,作为马上得天下的游牧民族,其经济种类单一,生产力水平低下,接手繁华富足的中原地区后,没有积极学习汉人先进的生产技术,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民族大融合,想办法去提升管理水平,反而将人分为三六九等,进行残酷的剥削和压榨,致使民怨沸腾,增加了社会的不稳定因素。
关于这个方面,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可以说是成功的案例,可惜短视的元朝统治者不善于借鉴和学习历史,任意而为,为江山社稷埋下祸端,怪不得毛主席都说“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元朝的失败,败就败在没有胸怀天下的格局,你不把老百姓当人看,就别怪老百姓弃你而去。不是有句话说 “社稷为重,君为轻,民为水,水可载舟,也可覆舟嘛。”
其二,即便元帝国已到了极度腐朽的地步,但手中仍握着强大的国家机器,怎么就被贫民出生的朱元璋颠覆了呢?
这就是看人办事的眼光问题。精明的领导人总是在局势尚不明朗之时拨云见日,看到事情的本质,然后把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之中。看人不仅要听其言,更要观其行,才不致被对方牵着鼻子走。还要能审时度势,该下手时就下手,决不手软,因为有时胜败就在转瞬间。
而愚蠢的领导人则会被迷雾遮住双眼,遇事不能当即立断,导致一而再,再而三地错失撑控时局的良机,最终成为被动挨打的一方。朱元璋的发展与壮大无情地证明了元统治者的腐败与无能。
其三,一个团队的成长与发展最忌讳的就是窝里斗,一旦被对手利用,土崩瓦解是迟早的事。
元帝国从开始的横跨欧亚大陆、所向披靡的精锐部队到龟缩黄河以北后的疲劳之师(后人称北元),再到分化为蒙古三部的游击队(鞑靼、瓦剌和兀良哈朵颜三卫),地盘越来越小,条件越来越差,原因何在?不团结。
自己都被朱元璋的军队赶回老家来了,鞑靼部作为黄金家族的正统还有什么脸面和资料瞧不起自己的本家兄弟(瓦剌部和兀良合部)?有本事把祖先曾经的荣光再找回来,也不枉成吉思汗子孙的名号!
还有瓦剌部,明朝把你们一家人分为三个部,不是为了好玩,而是在下一盘棋,名叫“分而治之,各个击破。”你怎么就稀里胡涂地在旁边看热闹,还时不时地呐喊助威呢?你大哥完蛋了,明朝会放过你?真是蠢得连“皮之不存,毛将焉附”的道理也不懂。
最可悲的是兀良哈朵颜三卫,身为蒙古人,却做了朱棣手中的枪。在靖难之时挽危局于既倒,帮助朱棣打败对手,登上皇位,等他统治地位稳定之后,还不是要限制你的发展,谁让你与他不是同类呢?
远征鞑靼,力挫瓦剌,收拾兀良哈,昔日勇猛无敌的蒙古骑兵就这样被老奸巨滑的朱棣彻底打残了,再没有了东山再起的力量,甚至,连想也不敢想了。
世界上,从没有无缘无故的胜利,自然也没有无缘无故的失败,蒙古部的节节败退与萎缩着实令人唏嘘。
学历史,长见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