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8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在湖州安吉首次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至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已成为我们党的重要执政理念之一。这个看似浅显的理念实际上有着丰富的科学和文化内涵,它是引领中国走上绿色发展之路的奠基石。
为什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呢?这实际上有一个逻辑关系:绿水青山能增长经济。比如说现在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愈来愈繁荣的旅游业。旅游业的发展前提是有景点,景点的根本就是美丽的,令人赞美的绿水青山。故而游客受到绿水青山的吸引,到当地参观,此时绿水青山就是当地人得到财富的工具了。不说这些短期的财富,从长期来看,只有保护好环境节省资源,小至中国,大至世界才能够生生不息,不断繁荣昌盛。马克思说:“人靠自然界生活。这就是说,自然界是人为了不致死亡而必须与之处于持续不断的交互作用过程的、人的身体”。没有适合人类生存的自然界,再多的钱财也无所用处,甚至会化为虚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阐述了环境与利益的关系,指明了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方法——保护好绿水青山,就会有金山银山。
从古代起,人们就对环境抱有一颗敬畏之心,虽然随着科学的发展曾经有过一段漠视环境破坏的时期,但不可否认现在我们重新拾起了这份敬畏,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就是一个好证明。比如影响中华民族至今的道家思想。道德经有言:"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是人与自然普遍遵循的规律,是万物的总法则——遵循自然,不可违背、普遍存在。这就是道家的自然观,也是道家的核心思想,贯彻到各个领域。如此看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很好的继承了中华传统道家文化,提倡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秦朝《田律》明确规定:“每年从春季二月起,不准进山伐林木;不准进山采樵;烧草木灰;不准诱捕幼兽、幼鸟;不准毒杀鱼鳖。”这些思想和做法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谋而合。这种理念也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了。
在全球环境问题普遍突出的今天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理念,无疑是科学的,这一理念继承发扬了中华民族的文化与传统。相信在这一理论的指导下,美丽的自然能带给我们无限的精神财富和物质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