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离不开教书和教育,大多数人把教教育理解为教书,于是觉得教书周而复始,重复着昨天的日子,觉得生活枯燥,日子简单无聊,时时盼望离开教育岗位,日日期待教育变革。教育分为教书和育人,中国的应试教育把教书工作搞的如火如荼,到哪里都不乏有考高分的学生,应试教育学生的成绩就是唯一衡量标准,一白遮百丑。
深受应试教育影响的学生走向社会时才发现“育”更重要,有太多社会极其优秀的孩子走向一个个极端,药家鑫、马加爵等优秀人才做出出格、令人难以置信的事情。现在人们已经认识到仅仅搞应试教育对于国民素质的提升是行不通的,又提出了素质教育,但是无论是学生老师还是家长都难以走出应试教育的阴影,大家都在一味逼迫孩子学习提高成绩。其实,成绩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重要,只是一个人在某个特定阶段学习能力的体现,某天当你念到没有书念的时候,会发现成绩对于一个人的能力来说太过单薄,甚至有高分低能之嫌疑。
素质教育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可以说是关注的是学生的生命状态和未来生存模式。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眼下素质教育重视“德”的培养、身体和心理健康也逐步提上日程。素质教育在发达地区落实的较好,但在教育相对落后尤其是农村地区基本很难达到素质教育,即使有素质教育也是唱高调的形式主义,并没有落到实处。
首先素质教育是一种幸福的模式,而不仅仅是教师把教育目标压缩成教学目标,教学目标压缩成考试目标,考试目标压缩城具体的某个分数线。中国的教育问题大多在基础教育阶段埋下“伏笔”,从小学到初中九年的时间,按照应试教育的模式足以摧毁一颗鲜活的生命。放眼去看,小学生书包越来越鼓,他们书包里装的不是某本有价值影响深远的名著,而是一本本能够提高分数的复习资料,打个比方:一个三年级孩子要完成的作业如下:语文方面:生字作业、语文作业、作文、校内规定两本练习册、配套参考书一本、配套试卷一份;数学、英语、品德、科学都有校内配套练习册和校外练习册自己试卷,这才是基本层次的要求,更有甚者要求同时完成好几套试卷。
我真为孩子们的童年叫屈,小小年级被沉重的书包压弯了腰,童年在题海里遨游,在学校基本没有自习课,没有自由支配的时间,更别说完成家庭作业了。小小年纪每天晚上写作业到十一二点,我还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即使看电视也坚持不到十一点,何况是写作业。也许你把所有的责任归咎于教师,其实教师也有无奈之处,每天逼迫学生也是完成教学任务,每学期至少完成多少次作业、多少次作文都是有明文规定。完成不了各项考核就不能达标,于是形成了层层逼迫的局面,累垮了教师,累穷了家长,累死了学生,形成“三足顶累”的局面。
教书有目标,育人尚无明确目标和标准,也没有明显的好与坏的界限,要说效果,只有等孩子长大走进社会才能显现出来,内化为个性修养。一个好的教师不会逼迫孩子硬着头皮去学习,而是带领孩子们以积极乐观的生命状态进入学习通道,引导孩子学习是一个生命由未知到已知的愉悦过程,它们都通向幸福。
我一直觉得完成教学任务是一件顶简单是事情。模仿某个老师的做法,认为在完成教学任务后,教给学生教学之外的东西,带领孩子们在传统经典和古诗词文化中领略风骚,而在语文课本上每学期仅仅涉及四首古诗,这样少的经典数量怎么能够满足一个孩子无限的求知欲呢?而在上学期的试验中可以证明在毫不耽误学习任务的前提下,我们一起阅读了《爱的教育》、《夏洛的网》、《狼王梦》、《猜猜我有多爱你》、《弟子规》、《千字文》等书籍,在这一个又一个的有趣故事中,我们能切身感受到生命的神奇与美丽,国学经典中耳濡目染熏陶着我和孩子们的家国情怀,让我们自行去做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好人。孩子们的提高虽然看不见,也没办法从成绩中体现,但是能其实感觉经典给她们极强的生命底蕴和感染力。跟着他们,我的教育状态也是幸福的,教师在教育循环中起着绝对主导作用,对学生有直接影响。教师状态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学生的成长状态。如果说孩子是家长的影子,那么学生就是教师的影子,教师的一言一行学生在潜意识里都在模仿。然而现在,一切都已成为过去,我似乎觉得教师是一个没有情趣的职业,教育是件极没意思的事情。
作为教师每一个人都能完成规定教学目标,但并不是所有教师都能激活孩子的生命状态。每一个教师的生命状态都跟学生对接,你的一举一动都会影响到孩子们的未来。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有一个幸福密码,都有一段幸福的旅程,你的任务就是寻找生命绽放的密码,打开幸福的通道,让每一朵花绚丽绽放!
2017年9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