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镍矿开采冶炼、轻工、机器制造、镍盐生产、金属加工的废水中常含有镍。特别是轻工业中镀镍的耗镍量不仅约占全国总耗镍量的12-15%,而且镀镍过程中镍的利用率也较低(电镀镍的洁净生产三级标准的综合利用率为88%),因此镀镍废水成为最大的镍污染隐患。镀镍工艺中由于化学镀镍在镀层性能以及对复杂形状镀件施镀难易等方面有电镀镍无法比拟的优越性,同时化学镀镍由于大部分使用食品级的添加剂,不使用诸如氰化物等有毒物质,比电镀镍环保,因此化学镀镍在很多领域有取代电镀的可能。但与电镀比较,化学镀镍溶液稳定性较差,通常使用6-8个周期即老化,老化的镀液仍含有10g/L左右的Ni+。由于化学镀镍老液中含有大量的NH扩以及柠檬酸、乳酸等络合物又增加了处理难度,处理不当不仅浪费资源而且会造成镍污染。
目前,含镍废水的处理主要有以下方法:
①:中和沉淀法:
加碱调节pH,使Ni+以氢氧化镍沉淀的形式予以除去。此法操作简单,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法之一。但此法需要很高的pH才能使处理后的废水达标。使用NaOH时沉淀较少,但成本高。使用石灰虽然成本低,但处理产生的废渣较多,镍回收困难,而且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中和过程中还容易形成氢氧化镍胶体沉淀,造成过滤困难,由于形成沉淀的颗粒较小, 不易沉淀,还需加入絮凝剂辅助沉淀。处理后的废水呈碱性,还需要用酸中和才能排放。此 外当含镍废水中含有大量NH4+和络合能力较强的有机物时,很难使处理后的废水达到废水排放要求。
②硫化物沉淀:
硫化物沉淀形成的硫化镍沉淀颗粒小,容易形成胶体。同时硫化剂本身在水中有残留 (工业废水中S2+含量国家也有严格要求),遇酸生成硫化氢气体造成环境污染,而且采用硫化法很难将Ni+含量降低到1mg/L以下。
③铁氧体法:
铁氧化体处理废水主要是利用沉淀物的吸附性能,所以当废水中Ni+浓度过高或废水含 有NH4+、柠檬酸等络合物时就无法使处理后的废水达标,而且废渣遇酸又会溶出,存在二次污染的隐患。同时由于形成大量沉淀,造成镍回收困难。
④溶剂萃取法:
通过萃取需要较多的萃取级数,同时很难将废水中Ni+浓度处理到1mg/L以下,而且溶剂在萃取和再生过程中萃取剂损失较多,造成处理成本高。
⑤膜分离技术:
包括反渗透、膜萃取、超滤等,由于膜分离需要在待处理的废水达到一定的指标的条件下才能正常运行,废水中的固体悬浮物、有机物、胶体物质等对膜的寿命都有不利影响,原水在进反渗透膜器之前要采用一定的预处理措施,同时膜处理过程需要很高的压力,一次设备投资多,维护、运行费用高。此外浓缩液还需经过再次无害化处理。
⑥离子交换树脂法:
离子交换树脂是具有三维空间结构的不溶性高分子化合物,其功能基可与水中的离子起交换反应。镀镍废水中的Ni2+离子采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吸附。所用树脂可以一般采用弱酸性阳树脂,采用弱酸性阳树脂交换时,通常将树脂转为Na型。当含Ni2+废水流经Na型弱酸性阳树脂层时,水中的Ni2+被吸附在树脂上,而树脂上的Na+ 便进入水中。 当全部树脂层与Ni2+交换达到平衡时,用一定浓度的HCl或H2SO4再生,此时树脂为H型,需用NaOH转为Na型,如此树脂可重新投入运行,进入下一循环。废水经处理后可回清洗槽重复使用,洗脱得到的硫酸镍经净化后可回镀槽使用。此法工艺操作相对便捷,处理精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