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读书会,各种听书APP,各种知识付费群……不知道是我以前关注太少,还是今年特别突出,身边充斥着一种“学习”氛围。
各种通过写作,通过阅读,通过社群快速实现财富自由的信息,如扬手扔掉一把撕碎的纸片般,洋洋洒洒地飘落。
这么多信息里,我比较关注的是:一年读几百本书。
说实话,做到这个目标的人(们),把我的计划碾压的连渣渣都不剩,因为我年初给自己制定的读书计划是:一年读12本书,平均一个月一本,至少要包含一本历史类书籍。🤦♀️
因为我读书慢,我看书要看明白每句话。一次没看明白的,我甚至要停下来再读一遍,还读不明白我就要分析句子成分了。
真是“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
所以,我的问题来了:你们是怎么做到一年读几百本书的?
这个问题,困扰了我很长时间了,也让我焦虑了很长很长时间了,因为,这些大神们的优秀表现让我觉得我就是太差了。
终于我忍不住了,我就去群里发问了:
#请教# 你们是怎么做到一年读几百本书的?
1.书的内容你们都记住了吗?
2.你们是怎么做到读书又快,又能记住还能在文章里作为案例应用的?
3.为什么我最多一周只能读2本书?
4.我要一句一句读,你们读那么快,都读懂了吗?
问题刚发完,就有同学艾特我:
“潇潇,你把我想问的问题问出来了”
“潇潇,我跟你一样,要把句子看明白”
“潇潇,我也是只能读纸质书啊”
……
心里的焦虑,稍稍减少一点,原来,很多人都有我这个疑问啊。
晓儿说:看读什么样的书,如果是致用类的书,我会带着目的去读,有时候2个小时就读一本。
早餐王子说:好书精读,不读过少读虚构类的书。看了就用,有空就读。
——我又有问题了:大部头的书不都是虚构的吗?水浒传,红楼梦……如果只读实用类的书,怎么会有沉淀呢?会不会读书的目的太功利了?因为我觉得有用的书,大多是技能技巧类的工具书,或者鸡汤书,少有思想沉淀的文学书。
很多群友表示,一年最多读50本书,精读10本书是可以达到的。
群友的回答里,我觉得华尔朴实的回答比较合理:
分三遍读。
第一遍,快去读,目的是读完
第二遍,精读重要部分,或者说感兴趣的部分
第三遍,精华汇总,写读书笔记
华尔朴实说,读书是个用脑的过程,而不是用眼的过程。不要把读书本身当作任务,要明白读书的价值和意义,能被一本书改变,比读100本书要强。
我深以为然!
大家讨论完之后,我回顾了一下内容,结合我自己的想法,得出两个结论:
1. 实用性的书,是可以快速读的,只针对自己需要的部分;理论和实践类书籍穿插读,避免枯燥而读不下去;
2.文学类的书,是一个欣赏和鉴赏的过程,需要慢点读。除了提炼作者写书的意义,更重要的是欣赏作者的文笔,事物的描写。
在想写这篇文章前,我去查了一下群友推荐的一本书《快速阅读法》,也看了几篇读后文章。主要方法跟我们讨论的结果差不多,提炼如下:
1. 首先区分阅读类型
实用技能型:快读
文学趣味型:慢读
介于两者间: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选择快读或慢读
《快速阅读法》主要针对的是实用技能型类书籍,所以作者才可以一年读700多本书。
2. 多读(两个概念)
a. 同一领域的书读7、8本后,其它同类型的书再读剩下的两成就可以了
b. 觉得重要的部分,多读两遍
3. 设定读书目的及完成时间
可以设定第二天要写出读书笔记给同事,这样就可以逼着自己把书读完。
这个符合Spenser讲的:用输出倒逼输入。
4. 最后一点:趁热打铁。趁着书买来时的新鲜兴趣一鼓作气读完。
写到最后,我自己的焦虑也减缓了大部分。跟我一样陷于读书慢焦虑的同学们是不是也舒了一口气呢?
毕竟“书本来就不是用智商来读的,而是用知识来读的” 我可不相信你拿一本《西方哲学史》能够在一天内读完并吸收。
那些什么保健养生啊,管理技能提升啊,毒鸡汤啊,你能读多快读多快。那些有情节的伟大的灌溉我们思想灵魂的书籍,还是要在阳光下,找个舒服的姿势,慢慢欣赏的。
所以啊,同学们,不要焦虑啦,谁让我们读的都是需要沉淀的书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