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志愿填报万花筒:聚焦2项关键指标
距离2021年高考只剩下29天!
考生们正紧张备战,家长们心急火燎,同时也在琢磨着高考出分后应该填报哪几所大学、哪几个专业。
大学排行榜本质上是忽悠榜
现阶段,大学排行榜主要有2个来源:一是来自民间组织机构和学术团队,如软科版、瑞路版、校友会版、中国大学排行榜(CNUR)版、武书连版等;二是国际教育组织机构世界大学排名中入榜的中国高校排名,如莫斯科国际大学排名、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自然指数世界大学/机构学术排名等。
目前,最被认可的世界大学排行榜包括: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和U.S. News 世界大学排名。
1992年后,国内共发布过30多个不同类型的大学排名,全部出自民间。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曾公开表示,大学排行榜是一些民间机构的民间行为,教育部从未组织过大学排行榜的活动,也不支持搞大学排行榜,不赞成对高校进行简单的综合排名。
教育部坚决反对排名机构对高校的拉赞助行为,坚决制止类似的贿赂行为。天津大学前校长龚克等高校领导曾公开透露,有大学排行榜制作机构找上门来索要“赞助”,遭到学校拒绝。
不难看出,这种商业半商业性质的机构对大学的排名是完全不可靠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忽悠榜”。
大学排行榜评价体系本身不科学不合理
由于缺乏信息的透明度,大学排行榜的公信力不高,甚至成为一些组织的牟利手段。
此外,由于各个评价体系的评价标准不同,各排行榜之间差异也很大。而且制作排行榜没有资质上的限制,几个研究者就可以自制出一套“标准”,然后通过网站等媒体“叫卖”,自诩为“权威”排行榜。
近年来,大学排行榜愈演愈烈,泛滥成灾,主要原因是考生、家长和社会需要这样一个排行榜。遗憾的是,这些排行榜不仅帮不了广大考生和家长,还误导了全社会。
国外大学排行榜虽然已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每年发布排行榜时总会引起各种各样的争议。即便是那些排名靠前的大学,也经常呼吁受教育者不宜以排行榜作为选择大学的标准。
4月23日,北京市民政局依法取缔中国国学院大学及下设“中国国学院大学国医药生命科学院量子医学研究院”等遍布全国的70家分支机构。这样的骗子机构在大庭广众之下,居然在北京等大城市存续了十多年而未被取缔,一些网友纷纷质疑某些排名机构是否存在作奸犯科的行为。
许多排行榜都将学校办学规模(包括学生规模、教师数量、经费数量、论文数量、获奖数量等)作为评价指标,这种指标显然是不科学、不合理的。
比如,政法、外语类大学只有两三个专业门类,而许多综合性大学都有10多个门类,甚至囊括13个专业门类。对这2类大学进行排名,就好比让只有2个队员的拔河队与多达13个队员的拔河队进行比赛,胜负结果自然一目了然。
正是由于大学排行榜的做法不可行、不可靠,教育部从来不主张简单进行进行大学排名。
教育部学科评估才是最可靠的高校排行榜
学科评估是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按照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和教育部颁布的《学位授予与人才培养学科目录》,对全国具有博士或硕士学位授予权的一级学科开展整体水平评估。
学科评估是学位中心以第三方方式开展的非行政性、服务性评估项目,2002年首次开展,截至2017年完成了4轮,第5轮学科评估正在进行中,即将面世。
评估结果采取“分档”方式呈现,具体方法是按“学科整体水平得分”的位次百分位,将前70%的学科分9档公布:前2%(或前2名)为A+,2%~5%为A(不含2%,下同),5%~10%为A-,10%~20%为B+,20%~30%为B,30%~40%为B-,40%~50%为C+,50%~60%为C,60%~70%为C-。
第四轮评估在95个一级学科范围内开展(不含军事学门类等16个学科),共有513个单位的7449个学科参评(比第三轮增长76%)全国高校具有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有94%申请参评。
学科评估结果为考生选报学科、专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考生及家长通过评估结果能全面查询了解报考目标学科、目标专业的高校排名情况,根据自己高考成绩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高校。
高校历年录取分数线是报考的关键依据
众所周知,高校综合实力和学科实力是高考录取分分数线的首要因素。
其次,高校所在区域和城市也是决定高校录取线高度的重要因素,这也是哈尔滨工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这2所实力很强的985高校录取分数线相对较低的根本原因,当然也是高考分数相对不理想考生考取这2所名校的机会。
华东师范大学邝春伟副教授领衔的Gloscan(环球扫描)团队推出的2020版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榜反映了中国高校近10年生源质量,为广大高考考生志愿填报提供了最重要、最准确的参考标准。
排行榜(2020 版)数据基于全国各高校2008-2017年10 年间,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本科第一批录取的文理科分数及人数的指标数据,通过统计分析后转换编辑而成。
该排名榜采取数据映射的方法解决了各省录取分数的可比性问题,避免了其他大学评价体系指标选择的主观性问题,既能反映各大学录取分数的位次关系,又能反映各大学录取分数的真实差距大小。
在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榜TOP20中,最典型的当属中国人民大学、两财一贸、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
中国人民大学在多个国内外各大学排名榜中,通常都排名国内高校第15位甚至更低,但在中国大学录取分数排行榜中,文科排名全国第4位,理科排名全国第7位。究其原因,中国人民大学人文社科实力在全国可与北京大学相媲美,在第四轮学科评估中斩获9个A+,也就意味着至少有9个一级学科专业在全国是数一数二的顶尖存在。
两财一贸、北京外国语大学和上海外国语大学等5所大学都只是211工程大学,但由于财经类、外语类专业毕业生就业率和收入都很高,这5所大学历年在各省区录取线都高于许多985大学,成为高分考生争相报考的热门高校。
因此,考生及家长在填报志愿时,最优先关注和考虑的应当是目标高校历年在本省的一分段线位次(录取分数线)和目标专业在全国学科领域的排名(档次),而绝非所谓的大学排行忽悠榜。
你怎么看?欢迎评论、转发或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