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热的《芳华》固然有冯小刚的“热搜体质”,也触碰到当下社会心态的G点:特殊年代的父辈们,曾被时代巨轮碾过,“不被善待”的好人在集体与个人的价值撕裂中,走向了失语与失常;而年轻人们同样面临迥异却又相同的困境,日常焦虑就像弥漫在每日深夜里的梦魇,它在大热网文《中兴程序员坠楼事件:男人四十,人生半局》里浮现,也在保温杯、油腻、佛系等热门词语中露出冰山一角。
1 对待知识,你“佛系”了吗?
火遍朋友圈的佛系,也一下子让全民过上了佛系生活。
所谓佛系,简单点说,就是:有也行,没有也行,不争不抢,不求输赢,代表着一种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以一切随缘为指导精神的生活的总称。
我们也曾是爱学习的好学生,进入职场亦不改初衷。刚好赶上知识付费浪潮,勤于学习新知识,于是便成了各类线上课程的忠实用户。
关注公众号下载了APP,感兴趣的课程基本都买了,哪怕知道其他平台做得更好,请的老师更大咖。
从不参加免费课,因为报名都会要求你转发、截图、扫码,哪有一键付款来的简单?
上课遇见加班,那就有空再听。买了就好,听不听的,随缘。学到了就赚,学不到也没亏着。
可是,总觉得哪里不对。
2 真正高级的佛系: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早买了单反,却搞不懂各种繁琐的按钮怎么操作,拍出来的照片还没塞角落的破4S惊艳;踏入证券行业近一年,还是傻傻分不清股票、债券与期货。
而我的一位朋友,健完身都会到喜欢的咖啡馆,点杯咖啡,一盘糕点说没就没了,但身上的马甲线却格外令人艳羡;方案被否,不知疲倦地通宵修改,交给领导的却永远是客户最满意的方案。
她说:我可以不争不抢、不比输赢,但起码要让自己有足够的资本站在这里。
可见,佛系也是有级别的。真正高级的佛系绝不是对他人和外部世界一点不关注、也没有自己的精神追求,甚至连最初的目标和理想也放弃。而是对于关注的人和事,全力以赴做到极致。
“把佛祖无欲无求的概念偷换到自己身上,其实就是丧文化的表现。我不把这理解为真正的自我放弃,而是压力和焦虑下,年轻人的自我消解。”在世俗的种种压力下,我们总是处于向他人看齐的姿态疲于奔命。于是干脆放慢脚步,不与他人争长短。的确是远离纷扰、心如止水了,但同时也断送了自我提升的通道和意识。
关于知识,谁也没法给出一个绝对正确的定义,我却非常喜欢这种解释:“比如说秦始皇哪一年统一中国的,我不知道,但你告诉我,我马上就知道了,这是‘知’。你能说出为什么秦始皇能够在那时统一中国,那才是‘识’。但现在‘知’和‘识’常常是割裂的。现在有互联网搜索,‘知’不是问题了;但是‘识’,我们落后全世界。”
一个问题,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这才是我们必须孜孜以求的“知识”,也是值得我们付费的内容。但大多数人,对知识付费类产品却存有太大的误解。
有人认为,如果它没给我带来期望的金钱回报,就是不值。他们所谓的投资自己,其实是做一个类似菜市场的买卖。
有人认为,如果学完以后我的生活没有发生质的改变,就是不值。他们所谓的学习成长,其实只想找条速成之路。
不过还有那么一小撮人认为,学习成长是多维度的,当在进行认知迭代时,也是在学习别人的商业模式;当在做义务劳动时,也是在积攒跨界经验;当遇到1%的好内容和99%的差内容时,也是在提升自己对内容质量的鉴别能力。
真正佛系的人,都在如饥似渴地挑选好用的“工具”武装、提升自己。对于关注的人和事,投入百分百的热情与努力。真正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线上课程不是你破罐子破摔、自我麻痹的挡箭牌,却可以成为提升自我、少走弯路、晋升自我的利器。
3 佛系买房,丈母娘同意吗?
如此,真正的佛系并不是逃避问题,买房也如此。想起了日前两个名人的金句刷屏。
一个是曹德旺说:“及早卖掉多余房子!以后卖不掉也租不出去!”另一个是刚刚以1500万年薪入职恒大的任泽平说:“明年炒股,后年买房。”
这两人一个是在中国白手起家,近年却把工厂搬去美国的“玻璃大王”,一个是曾在国务院下属单位研究宏观经济如今在房企领高薪的“经济学家”;一个叫大家卖房,一个叫大家买房;看起来是“屁股决定脑袋”的观点表述,但都充分说明了一个事实,大家目前最为关心的或许还是“房子”。
房子也许不是一座“外面的人想进来,里面的人想出去的围城”,但房子不论对有房者还是无房者而言都是一大焦虑来源。就在上个月底,清华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魏杰教授在一次演讲中说:“中国人财富的63%表现为房产,一旦刺破不堪设想。”63%这个数字可以说明很多。
所以,如果此时再用“佛系”理念看待房子,有也行,没有也行,那请问你的丈母娘同意吗?买房时你又能用佛系心态去面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