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也是我的本命年,这一年太多事情值得记录,值得回味...
这一年,我注册了第一家公司,成为了自己的总经理;这一年,我停止公益创业的探索,开始摸索商业化变现的;这一年,我开始接触自媒体,思考知识付费,社群经济;这一年,也是在给自己定位,找方向的一年...
关键词: 运营
此前,我没有在企业中的工作经验,也没有系统正式接触运营。对于互联网运营的接触,源自于缘分。新媒体运营,社群运营,用户运营,均是我通过网络资料自学,并且根据自己的想法实践而来。 也是从17年3月开始,稍微系统的梳理“运营”相关,并实践:
2017.2月,我拿到了“梵蜗聆”的一证三章,走完整个公司组成流程,开始尝试去运营个人企业
2017.3月, 我确定了企业发展方向,以社群为核心、公众号为辅助,打造一个全国性全音乐类目的社群矩阵。思路是“音乐专业-音乐业余爱好者-音乐导师”,为此原156关注量的个人公众号也开始转型,重新定位。
2017.4.10, 写下第一篇过万阅读量的文章《天热得睡不着,而学校不给开空调,是你,你怎么办?| 星海音乐学院又亮了...》,一次送达1126人,1926次转发,阅读量25306,246赞
2017.5.10 第一篇10W+阅读量的文章《老师我错了还不行么,您别跳楼呀?!——不好好练琴,是可能闹人命的哟...》一次送达2998人,转发22848次,阅读量404205次,赞赏230,转化新关注量6000+
2017.3月~5月 一个人,零成本,完成了社群1000种子粉丝的积累;公众号粉丝数从156涨粉到11000+
2017.6 开始社群第二阶段,开始社群矩阵的延展。 开始搭建11大专业音乐院校覆盖的地方群,开始拓展各细分音乐类目。
2017.7.6 我第一次作为嘉宾在“小U”平台上分享成功案例
2017.7月 我开始思考社群的商业化变现,并且开始着手尝试“互联网音乐学院”的构想. 开始知识付费上的探索。分别建立了古筝,小提琴,钢琴,即兴伴奏等社群训练营课程。 并且有思考微商与社群运营之间的关系。
2017.9.9 我加入了社群电商平台Gemii,并且解散了【音乐经验联盟】,开始在思考社群电商、社群商业化变现等
接触互联网运营是一各偶然,但也为我的职业生涯开启了一个新的篇章。
关键词:活下去
这三个字,是我2017年最大的收获。 我也为这三个字挣扎了快两年。生活中的“活下去”以及企业的“活下去”
生活中的“活下去”
从16年7月分毕业,差不多就开始自由职业以及公益创业了。这一年,也挣扎在“活下去”的边缘,并没能经济独立,依旧靠家里补贴。 为了一点情怀梦想在魔都挣扎。连续几周的泡面/馒头我啃过,体重从60kg+下降到50kg; 西餐厅的兼职服务员、兼职经纪人等等我也做过,就差没像马云一样去摆小地摊了。除了自己的主创业项目不盈利,靠家里的补贴,也是想各种办法“活下去”...
房租水电,交通出行,社交往来,饮食这一切生活必要开支,都需要有一笔收入来支撑。 也是2017年, 我开始认真思考“经济独立”这件事。
企业的“活下去”
企业的直接目的就是盈利。如果一个企业不赚钱,不是冲着赚钱去的,那根本就是扯淡! 如果一个企业,不具备赚钱的能力,那也没有经营下去的必要了。赚钱的目的,不是铜臭,也是为了活下去...员工的工资,场地租金,行政费用,宣传费用等等,这一切都需要有某个盈利的项目来支持。 虽然“梵蜗聆”下面没有正式员工,我也没有付谁工资,办公地点也是在我家;虽然我还没机会亏几十上百万,但足以让我明白一些道理...
“活下去”这三个字,根本上来说,是帮我建立了正确的“金钱观”。也是2017年的这些经历,让我开始思考“人与金钱”,“企业与金钱”的关系
关键词:浮躁
急于求成,浮躁这是我回顾自己2017最大的感受。 16年毕业就选择创业这条路,没资源、没人脉、没资金、没能力就妄想凭借创业一步登天。
在取得小成绩之后,对形势过分的看好,把变现想得太容易
凭借公司法人的身份,混迹各种“高端”圈子,“积累”所谓的人脉。 后来才深刻理解,人脉本质上是一种“等值交换”,是一种平等关系的资源互换。而自身的积累、沉淀还远远不够,达不到交换的资格。
关键词:对创业的思考
1.企业创始人的的资源、人脉、资金决定了这家企业的原始基因。而其视野、格局、能力决定了这家企业的天花板。 在音乐经验联盟社群1000-10000跨越的第二阶段,我遇到了一个无法跨越的瓶颈,与我自身的能力、人脉有关。
2.企业是多人协助而成,单人,可以在某个阶段走得快,但是很难走远。团队的执行力,决定了这家企业能否活下去。 7月份开始尝试过一些付费项目,但是由于是情怀聚集的一批人,没有固定工工资,团队的执行力,课程研发、项目进度的大打折扣。
3.情怀不能当饭吃,活下去才是硬道理。 创始人活下去,项目团队活下去。商业的本质还是“生意”, 还是交易和销售。 先亏钱拿下用户,再慢慢变现,这个创业思路在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互联网下半段已经越来越不适用了。健康的现金流,很重要...
4.选择的赛道很重要,创业选择的项目,尤其是互联网项目,是否是高频需求,是否是刚需,这市场天花板有多高?如何差异化定位,如何建立自身的行业壁垒,行业大佬冲击该如何应对?这不仅是创始人选择项目时应该思考的问题, 也是投资人会经常问起的问题。见过一些投资人,但是均无功而返。 原因是我都没有把这些问题给想通透...
关键词:缺点
1.语言表达能力,公众表达能力欠缺。
2.团队协助意识需要加强。
3.没有形成自己系统完整的运营知识体系,还处于游击队的玩法。运营类的知识储备,案例复盘缺失。
2018年的展望——沉淀
天马行空的射手座,翱翔于天际,仰望星空;而2018年只想更贴地一点:
1.重拾小提琴,每周一课
2.读一些书:心理学,运营类
3.开始注重外在形象的塑造,
4.在企业里多承担一些执行性的工作,无关工资岗位,而是自身短板的弥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