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生命体在宇宙中走过,必然要经历生、老、病、死的里程。生而为人,这是此生最值得感到庆欣的事情,而人的一生又充满艰辛、无助、病痛、劳苦、生离死别。。。从这个意义上讲,人生又是悲苦的,"悲喜交集"是对人生的总结。用平常心去接受痛苦和欢乐,因为这是人的一生中无法绕开的两种境界。要平等对待痛苦和欢乐:对痛苦的体验有多深刻,多欢乐的体验也就有多深刻,这是一枚金币的两个面。。。
一部震撼人心的纪录片——《亚马孙蝌蚪》
亚马孙蝌蚪
孵化:
大约是夏末初秋的季节,亚马孙蝌蚪被大蛙产了下来,这时的所谓亚马孙蝌蚪,只是一团儿上万只黏在一起的卵子,除了一团白色的泡沫,什么也看不出来。这团白色的卵子,是被大蛙产在河塘上的一片阔大的荷叶上。通常,荷叶离水面有二尺高,腾于半空,这样,产生荷叶上的卵子就相对安全了一些。不过,也只是相对安全了一些。
这之后,卵子就要靠自己的生命力来慢慢孵化了,准确地说,是要看它们的造化如何。这时候的大蛙再也管不了这些暴露在光天化日下的孩子了。而此时的亚马孙河两岸,艳阳高照,万物充溢,正值初秋最美好的时光。整个亚马孙河上,到处都是一片金黄感人的景象,和风徐徐,在这个季节里,亚马孙河真是难得的宁静。
来自红蜻蜓的威胁:
而这个时候,满天的红蜻蜓,正处于交配的旺盛期。它们在水面上飞来飞去,自由地翱翔,远远望去丰饶如海,真是美丽极了。然而这些美丽得让人动情的红蜻蜓,却是以大蛙的卵子为食物的。这就是亚马孙蝌蚪命运中遇到的第一次危险。
黏附在荷叶上的亚马孙蝌蚪,对红蜻蜒掀起的杀戮全不知情,因为孕藏在白色泡沫里的它们全无感知能力。在还不知道这个世界是什么样子时,它们便被红蜻蜒无情地吞噬了。存危机目伏的亚马孙地区里,亚马孙蝌蚪的生命是那样孱弱。疯狂的红蜻蜒,在每年的交配旺季里,都会将亚马孙蝌蚪的卵吃掉大半。这场杀戮虽未闻见血腥味,依旧看得塞克唏嘘不己。
一番疯狂杀戮后,红蜻蜓心满意足地离开了。塞克以为,在遭遇这场劫难后,亚马孙蝌蚪将过上太平日子。他想错了,亚马孙蝌蚪想要从一团卵子中孵化而出,变成真正的蝌蚪,还有一个多月间.红蜻蜒的杀戮仅是它们遭遇的第一轮攻击。红蜻蜓离去不久,一种叫蓝水乌的亚马孙水鸟又来到了这里。
蓝水鸟的洗劫:
刚学会展翅的蓝水鸟,从天上俯冲下来,滑过一片片苇叶,颤颤抖抖地降落在荷叶上,开始大口大口地饱餐起来。经过蓝水鸟的再次洗劫,所剩下的亚马孙蝌蚪就更少了,它们要想真正地长成一只大蛙,往后的道路,只能被称作是一种幸运了。
变化莫测的天气:
亚马孙蝌蚪,要想从一团儿卵子中,变为真正意义上的蝌蚪,最少也要经过一个月的时间。而这个季节,又是亚马孙河上最为变化莫测、万物争荣的季节。这段日子,对于亚马孙蝌蚪来说,真是既漫 长又艰辛。危险对于它们来说,实在是数不胜数。然而作为生命,这时的它们,没有一点能力可以逃脱或是躲避,它们只能一直呆在荷叶上,任天敌肆意攻击。
在生机盎然的大自然中,在整个季节,亚马孙蝌蚪的弱小卑微,简直到了可以忽略不计的程度。它们是靠着数量的众多,而看谁的命更大一些罢了。如果说得更干脆一点,这要持它们的天敌,饱餐之后剩下的到底是谁,命运就是如此,别无选择。
能逃过这一劫的亚马孙蝌蚪,马上要赶上的,是一场惊涛骇浪般的暴风骤雨。亚马孙河的最后一次潮讯这时已经形成,整个亚马孙河上终日白浪滔天,河水猛涨,不期而至暴风骤雨会带来嘶鸣突然间从天而降,把惊恐布满大地。比豆粒还要大的雨点,会将大多数已经成形的小蝌蚪打烂撕碎,连同荷叶一起,抛洒到湍急的河水中,一泻千里。
看到这种景象的人,都会想到那句“命如纸薄”的话。暴风骤雨过后,能留下来的亚马孙蝌蚪,只能被视为一种奇迹。干脆说是不可能中的一种可能。
当这些残留于世的蝌蚪,艰难地成长为可以活动的、带腿的动物时,它们首先要做到的,就是从还没有被摧毁的残叶上尽快地流滚落到河里,然后慢慢地变成危险阶段,却又被一种新的,更危险的情景所取代。
红扁鱼的美餐:
一种叫做红扁嘴的大头鱼,这时会准时地到达一片片荷叶的下面,日夜守候在那里,仰望着头上的叶片。红扁嘴的这种行为,完全是由于基因所致,它们能准时点地从几十里,甚至几百里外的亚马孙河上游汇集到这里,等待着刚刚在千辛万苦中长大了一点点的小蝌蚪,这真是没有办法的事。
已经成形的亚马孙蝌蚪,为了生存,这时正开始拼命地向荷叶的下面滚去。谁想,滚下一个,红扁嘴鱼就张开大嘴,接住一个。红扁嘴鱼要在这里等候一个星期,直到把亚马孙蝌蚪基本吃光为止。能够逃过这一劫,而又幸免于难的亚马孙蝌蚪,就更是一种神奇了。用“虎口脱险,死里逃生”等任何句子来形容它们的命运都不足为过。
草蛇的加入:
而这时水中的一种绿得不能再绿的草蛇也会跟着来凑热闹,它们爬上荷叶,或也等在水里,将一只只成形的亚马孙蝌蚪吞进肚里……
劫难后的自由:
到了这个时候,一团上万只的亚马孙蝌蚪,能剩下三到五只,就已经相当不错了,大都是整团卵子全军覆没。如果它们真的能够滚到河里,又逃过红扁嘴鱼和草蛇的袭击,成长为一只大蛙,那实在是上苍赐予它们的一种神奇。好在它们并没有思想,并不知道这一路活过来的苦难和艰辛,自然也就没有了抱怨。
经过重重的劫难,没有被吃掉的亚马孙蝌蚪,似乎已经获得了自由,然而,随着它们身体的长大成形,它们身边的天敌却数位增加。天上飞的,水里游的,路上跑的,喜欢以亚马孙大蛙为食的动物,这时会猛增到二十多种,真是天罗地网,密密如丝地罩着这些弱小的生命。只是这时的它们,出于本能,多少已经懂得了一点逃生与躲避的本领。
是的,亚马孙蝌蚪的成活不死,始终都是一个奇迹,一个神话。
它们始终处于挣扎的命运,与波澜壮阔的亚马孙风光总有些不相符合。从降生的数万只亚马孙蝌蚪看,最后能剩下的,还不到万分之一。因此,亚马孙蝌蚪的一生,是被公认的最为不幸,最为险象环生的一生。
当法国摄影师德·塞克将它们一生的经历拍成影片后,每一个片段竟然都成了生死场,每一分钟里,都有惊心动魄、让人揪心的场面。事实上也是如此。亚马孙蝌蚪最终能成为大蛙的可能性小得微乎其微,无人敢去预料。
长成大蛙后的灾难:
当人们为它们终于在千难万险中,长成一只大蛙而庆幸时,它们的命运却猛然陡转,又一场多灾多难的经历重新开始了……简直让人喘不过气来,到了这个时候,许多人都已经不忍再看。
这时长成大蛙的亚马孙蝌蚪,会同它们的父母前辈一样,勇猛地跳上阔大的荷叶,为繁衍后代而不惜任何代价。惊险而揪心的情景也就再次出现了。为寻找配偶,它们毫无顾忌,日夜不停地对天鸣叫,这种响彻世间的蛙鸣,给它们带来的危险是毁灭性的,会招来所有的天敌。但为了赶在雨季之前产下卵子,它们只有奋然一搏。
白天,一种叫做长尾燕的大鸟循声而来,把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的大蛙从荷叶上一嘴叼住,衔向万里晴空,景象惨烈而又壮观。夜晚,猫头鹰从几里之外便能听到呱呱噪噪的蛙声,它们从天空直落到荷叶上,一口将大蛙吞进肚里。而为了繁衔后代,大蛙们不但不会躲避这些猛勇的天敌,反而会相互挤在一起,高叫不止,比着谁的歌声更为嘹亮,用彼此的牺牲,保护着彼此。同时,这也是它们为繁衔后代吸引配偶的全部所在,有些义不容辞的味道!
结果,不少亚马孙蝌蚪,虽然经过千辛万苦长成了一只大蛙,可是在这最后的一刻里,还是无法幸免于难。
亚马孙蝌蚪,算得上是生命物种中最为多灾多难的一种了。因此,它对人们的触动也是震撼与颠覆性的,它始终给人以心灵上的撞击。一再告诫人们,作为生命,人已经是多么的幸运和造化,又该怎样地去珍惜,热爱和善待自己。
影片影响
《亚马孙蝌蚪》这部影片,在西方广为流传。它的作用,是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就像一面镜子,对照出人类的幸运。尤其对那些患有心理疾病,和对现实生活极度不满的人,《亚马孙蝌蚪》会对他们有一种异乎寻常的疗效。看过这部片子,不少人很快就转变了对世间和自己的看法,甚至是根本性的转变,并会由衷地感谢上苍已经赋予他们的一切。
简单地说,通过这部片子,使他们豁然开朗,使他们懂得,原来只要活着,就是一件相当不容易的事了,那么还有什么想不通,还有什么可以以牺牲自己的性命为代价而换取其他的道理呢。在最为宝贵的生命面前,还有什么不能放弃的吗?
影片启示
《亚马孙蝌蚪》以其细腻地跟踪拍摄向人们揭示了亚马孙河上一群弱小生命的坎坷一生,其生物学和哲理价值因观察者的不懈和执着获得了广泛的好评。作为弱者,在噬杀和天灾中幸存固然是件幸运的事,但是此事本身却可以令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有不同的理解。一向以开拓为宗旨的西方文化应当从中体味一下被开拓地域的人的境遇,这乃是西方文化向博爱或仁义方向的转化;但是几千年来一直秉承“忍耐”哲学的中国农人,岂不个个都是亚马孙蝌蚪?
同时这部片子也更多地被宗教界人士、心理医生当做敲击人们心灵的典范,因为它揭示的是你该如何活着,如何保护你的生命和善待自己的大问题。因此,亚马孙蝌蚪的一生,也是唤起人类内心对自我生活的某些警觉的范例,让我们对“平安是福”有更为深刻的理解。
传教士撒拉的心声
英国的传教士撒拉曾向人们发出他的心声:“如果你不够珍爱自己,如果你不懂得生命,如果你总是觉得不满,如果你连怎么活着都像是淡忘了的话,那么请你去看看《亚马孙蝌蚪》。”
他认为,看这这部片子的人都会受益匪浅,尤其对如何保持内心平静,安福愉悦地走完自己一生的人,都会大有裨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