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说的一切都可能是错的!
即使你赞同我的观点,你的生活也不会因此有任何改变!
除非——你采取了相应的行动。
(这是书先生在简书的第59篇文章。本文约2000字,请花5分钟来阅读。)
引子
有十多天没有更新文章了。不是因为懒惰,而是因为忙碌。
前两周在波特兰参加美国应用语言学协会年会(AAAL),颇有收获。接下来的几篇文章,就和朋友们分享一下会议上得来的和语言有关的一些有趣东西。
除了学习交流,另有一件有趣的事情,有必要和简书里的小伙伴儿分享。那就是,在Poster展区偶遇了同在简书《语言·翻译》版块笔耕的小伙伴儿——彭老师。(简书ID:彭老师外语学习坊)
彭老师和广外王初明教授以及宾州州立大学的陆小飞教授合作了一篇论文,带到了应用语言学届顶级的国际会议——AAAL年会——上分享。王教授和陆教授都是学界大牛,彭老师能和他们一起作文,自然也是高手。先因为简书在微信结识,后又于美国得见真人,可谓缘分。
另外,有不少小伙伴也在留言问我什么时候更新两个单词系列。非常感谢粉丝们对单词系列的喜爱和对我的耐心。请诸位放心,自己挖的坑,我拼命都会填上,而且会填得漂亮。
我眼前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AAAL年会有个版块是Plenary Speech(主旨演讲),主讲人都是学界大咖,主题也都是学科前沿。其中有一场,题目叫做Talking with Robots,介绍了一个如何教机器人说话的研究。
主讲人是Janett Wiles,来自澳洲昆士兰大学的教授,专门研究复杂和智慧系统(complex and intelligent system)。
在演讲的引子部分,Wiles教授提到一个很有趣的观点,那就是指向同一个真实现实的词汇可能对应不同的心理现实。也就是说,不同的人在看到或者听到同一个词时,大脑激活的影像可能是不同的。
比如看到“猫”这个字,不同的人脑中可能浮现出的是完全不同的猫的形象。这取决于一个人文化背景、见闻见识、所处环境等。虽然每个人头脑中猫的形象可能大不相同,但肯定有重叠的部分。比如都会认为猫有四条腿,是哺乳动物,全身长毛等。否则,交流就成问题了。
这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观点,认知语言学早已有类似的论述。认知语言学认为,词汇都有一个典型性(typicality)的问题,不同文化中表示同一个意思的词可能对应不同的典型实例。选择什么作为一个概念的典型实例,主要取决于什么实例最常见。每个民族的神祇长得都像本民族的人,即是典型性的一个明证。
这种观点建立了现实、语言和认知之间的关系。可巧的是,这种关系我在自己的生活中也找到了证据。
我们真的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
我和路夫人都热爱旅游,这些年,断断续续也走了几十个国家和城市。至今思来,仍最为心动的还是在新西兰那长达33天的旅程。
新西兰真是一个纯净的国度。那里天高云淡、风清气爽。哪怕用一个烂相机,随手一拍,都可能是一张明信片。
当我们把在新西兰拍下的照片给朋友们分享的时候,收获了三种评论:
- 天蓝得好假。
- 你确定没有P过。
- 这才叫蓝天啊!
这三种评论,背后都指向这样一个残酷的现实:我们心目中蓝天形象不是这样的,至少不是新西兰这样的。用上一个小节提到的理论,当一个新西兰人听到“blue sky”时,他脑中的形象和一个发出上面评论的人听见“蓝天”时脑中的形象可能大相径庭。
你拿着一张新西兰蓝天的照片去问新西兰人“你觉得这个假不假”,他多半是满头雾水——蓝天就该是这个样子啊,为什么会觉得它假呢?
近年来,国内的空气污染日趋严重,很多地方,一年都难得见几次蓝天。即使偶尔放晴,那蓝色下面,也总像蒙着一层薄纱,不够清澈。可就算这样灰蓝灰蓝的天空,也会引爆朋友圈摄影大赛。
在大家感到幸福的时刻,拿着“别人家”的蓝天来做对比是一件残酷的事情。然而,更残酷的是,当我们习惯了灰色的天空,可能有一天会根本不相信天空是蓝色的。如果雾霾一直这样持续下去,我有理由相信,我们的后代对蓝色的认知都会发生变化。
认知升级的实质是丰富同一个词汇的外延
我们总是以自己的认知来理解他人的言行和发生的事件。这是本能,它能节省我们大量的认知资源。然而,它同时也禁锢了我们的思维。
一个总是受到恶意对待的人,突然一天碰到一个对他友善的人,他一定首先是表示怀疑。
一个生活在腐败横行国度的人也很难相信会有很清廉的政府存在,他们更愿意相信天下乌鸦一般黑。
一个生活在假球横行的国度之人,也总是倾向于怀疑其它国家的球赛到处都是黑哨。(每次NBA总决赛进入第七场,你总会在国内论坛上看到电视台操纵收视率之类的论调。)
如果你的目标是做一个头脑开放的人,想要更充分更客观的认识这个世界、理解这世上的人和事,我的建议很简单:
多旅行+多读书
然后,你会发现,原来蓝天不只是头上这灰蒙蒙的东西,原来陌生人也是会对着你微笑的,原来有些地方汽车是会主动避让行人的,原来马路上的车可以不用一路狂按喇叭的。
原来,同一个词汇有这么多不同的影像。
最后,分享几张最近在波特兰和西雅图拍摄的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