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躺平”这个词,突然火爆起来。
不想加班的人说:“算了,不卷了,我躺平了。”
升职受阻的人说:“算了,爱怎样就怎样吧,懒得去费心思了,躺平吧。”
婚恋市场受挫的人说:“算了,找不到就找不到吧,我躺平了,一个人也没什么不好。”
……
总之“躺平”文化,开始在996和007的残酷环境异军突起。
可这些人真的是“躺平”了吗?
其实并没有,多数人在精神上躺平,选择不再焦虑,顺势而为,也随遇而安起来。
但行动上,却依然在尝试和努力,其实这种良性的“躺平”文化,对生活在节奏超快,压力过大的我们来说,是很有必要的。
我以为“躺平”是我们现代人的专利,可读了莫泊桑的《散步》之后,才发现原来不是。
早在100多年前的勒拉老爹,早就是“躺平”文化的代表,但是遗憾的是,因为他“躺平”的太彻底了,给我们留下了一个令人嘘唏的结局。
生命的虚空,吸干滋养灵魂的养分
勒拉老爹是一所监狱里的会计,他在那家监狱里的工作整整持续了40年之久,稳定的工作状态,让多少在当下被生活洪流冲刷的人,不禁有些羡慕了。
“他二十一岁进入拉比斯公司,从此再也没有离开。”
可他那稳定的40年,似乎散发着一种令人绝望的腐败气息。
“当拉比斯公司的记账员勒拉老爹从店里出来时,他的眼睛被落日余晖晃得好一会儿都睁不开—他已经在煤气灯昏黄的火光下工作了一整天。
那间小屋位于店房最后面,下方的院子又深又窄,像口井。
四十年来,他白天就在那里度过,屋内非常昏暗,即便在盛夏,也只有十一点到三点之间才不必点灯。
屋里总是阴冷潮湿,窗外就是陷坑般的后院,散发出的难闻气味不断涌进房间,小屋因此充满了霉味和阴沟的臭气。”
工作环境不是很好,这里不仅囚禁着罪犯,似乎也用40年光阴囚禁着勒拉老爹,然后在昏暗的岁月里,一点一点蚕食着他,从肉体到灵魂,让他不断地走向衰败。
他是外人眼里勤奋和自律的好职员,从不迟到和早退。
他也是个正直的人,觉得自己三千法郎的收入,不足以支撑家庭运转,所以他一直没有结婚。
“他的生活没有变故,没有激情,也几乎没有希望。梦想的能力每个人都有,但却从未在他平淡无奇的志向中伸展过。”
很少有人的生活,真的会平淡到毫无波折,可勒拉老爹的生活,就像被熨烫的十分平整的白纸一样,他的四十年,乏善可陈。
唯一算得上变故的事,一是父母去世,二是因为房租上涨,他搬了一次家。
他的生活也是一成不变的机械化,每一步都像是被预定了发条一般,从不肯出错一次。
“每天早晨六点钟,他的闹钟就会准时发出拉铁链般的可怕噪声,吓得他从床上蹦起来。”
“他穿衣服,理床铺,打扫房间,给椅子和五斗橱除灰,所有这些活计得花他一个半小时的时间。
然后他走出家门,来到那家换过十一任老板却从未改招牌的拉于尔面包店,买一个羊角面包,在路上一边走一边吃。”
莫泊桑说他:“别人的生活总是充满各种回忆,有突如其来的变故、或喜或悲的爱情、历经险阻的旅行等等人生奇遇,而他对于这一切都很陌生。”
勒拉老爹的四十年,什么都没有留下,没有亲人,没有家庭,没有回忆,没有爱情,没有爱好,就像从不曾存在一般。
一个一如往常的下班时间,勒拉老爹终于没有像之前一样,直接回家,而是想在夕阳下散散步。
也就是这次散步,他看到了人生活色生香的样子。
餐馆里美味的食物和形形色色的食客,路边上奔腾的马车里坐着热吻的恋人,街角边的风尘女子招揽着生意,还有美好的夕阳映照着整个午后。
勒拉老爹像是看到一个巨幕后的精彩内容,生活的色彩从幕后喷涌而出。
而他一想到自己那干净整洁,却从未有人踏足过的屋子,顿时悲从心起。
精神的贫乏让勒拉老爹无法再继续接受这样的生活,那些活跃的生活画面,击穿他的心灵,于是他带着对人生的遗憾,在一个清晨选择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与其说是他自己结束了生命,不如说是他陷入生命的虚空状态之后,失去了自救的力量,他的“躺平”让鲜活的生命悄然失去了生存的意志。
一边释放压力一边努力,人生需要可持续
现在的我们,也开始不时的选择躺平。
在高负荷的生存压力之下,倘若不给压力一个出口,我们一样会陷入到勒拉老爹那样的虚空之中。
不管是经历996的淬炼,还是在007的漩涡里疯狂旋转,生在这个时代的人,其实都很清楚一点,那就是社会越趋于完善,分工也就越精细,社会的阶级流动性也就越弱。
如果我们的父辈没有在发展初期,积累起相应的财富和人脉资源,那么于现在的我们来说,想用一纸文凭,做到像父辈一样逆天改命是不现实的。
社会的不公从来都不是一个人和一代人造成的,很大程度上来说,是历史发展进程和规律造成的。
别人家几代人积累的阶层资源,往往不是靠一个人的学历和能力,就能在短时间内竞争过的,那需要的是同样几代人的努力和积累。
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在做好手头工作的同时,对这份工作能否带来更多的回馈这件事,看的没有原来那么重了,做好工作,能糊口是当下最重要的事。
当代人的“躺平”一族,并非是勒拉老爹那样的躺平,多数人依然是对生活充满热切期待的,看起来颓废,实际上不过是打着“躺平”的旗号,给自己紧绷的神经放个假。
面对人生困境,选择“躺平”也并不羞耻,人生这场马拉松里,有太多的事情可做,有太多的机遇会被遇见。
人们只有释放掉一部分的压力,用精神上的松弛,对抗正面袭击的生活困境,才能把握机遇,也才能在自己所能接触的资源层级里,给自己创造更好的发展机会。
卖掉北上广的住房,去自己想去的地方,做自己想做的事,这样的选择已经成为不愿意参与内卷,牺牲自己的那批人,所认同的一种方式。
退出激烈的竞争,却也不代表他们放弃了自我的奋进。
离开大城市,他们或成为民宿老板,或在风景秀丽的地方开起咖啡馆,亦或换一种方式,让自己的专业继续发光发热。
还记得那个因为疫情,被困在钓鱼的地方20多天的贵州小伙龙飞吗?
被迫“荒野求生”的视频火了之后,他开始把自己的专业,以自媒体这种特别的形式展现给大家,并且成功的接到许多墙画绘制的工作。
多少年轻人其实都是在现实面前“躺平”之后,在不断地对生活和未来的思考中,找到了真正适合自己的道路。
当我们听到一个年轻人说,他想要躺平的时候,千万不要急着去抨击,去批判,去羞辱,也许他不过是正在释放自己的压力而已。
人生需要努力没错,但一定是一边释放压力,一边再继续努力,可持续性才是一个人能够得以发展的关键。
千万种“躺平”中,唯独不能失去对生活的热爱
我们理解“躺平”的心酸和无奈,也要允许疲惫的人适时的选择“躺平”,然而我们也要警惕对“躺平”的理解。
“躺平”是用来释放压力,为自己重新积蓄能量,而不是放弃自我,放弃对生活的热爱。
误入歧途的躺平,最终也会将本该美好的生活摧毁。
作为八九十年代红极一时的主持人,倪萍获得无数殊荣,无论是父辈还是我们,都曾见证过她的辉煌。
然而当我们逐渐长大成年,印象中那个美丽又知性的主持人,在回归大众视野的时候,竟然老态龙钟的不成样子,即便是自然老去,也本不该是如此惨烈的样子。
在一档采访中,倪萍对记者说出了原因。
她的孩子患有眼疾,为了孩子的治疗,十多年如一日的国内外求医问药,一个母亲把所有精力都用在了孩子身上。
倪萍没有时间穿衣打扮,没有时间关注外貌,巨大的精神压力,让她更是陷入无尽的焦虑中,承受这常人难以承受的痛苦。
所以会发胖,所以会憔悴,所以会让大家看到一个“断崖式”老去的美丽女人,她自己也坦诚,自己最大的错误就是太早放弃自己。
再后来,随着孩子眼疾的痊愈,倪萍虽然已经年过“花甲”了,依然开始重新寻找自我。
我们再见到她的时候,肥胖臃肿的身体回归年轻时的状态,尽管脸上依然有着沧桑,但眼神里充满着年轻时的光。
人生其实有很多事情不必那么较真的,“躺平”在某些时候,不过也是不想继续用较真的方式,给自己造成内耗而已。
但无论因为什么选择躺平,在热爱生活这件事上,都不可以妥协,因为勒拉老爹已经告诉我们,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一旦生活失去了温度,我们也就失去了活下去的动力。
不管经历怎样的风浪,要记得,永远要给自己一个保持热情的支点。
把爱好做到极致,和喜欢的人去兜兜风,换个地方看看别人的生活和风景,跑跑步健健身,听听音乐,都可以。
人生就是因为经历千难万险,才铸就人生的精彩,热爱生活才能发现其中的乐趣。
既然不能全然掌控人生,那就大胆做个旁观者,以世外之人的心态,给自己的生活指点迷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