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日期:2018年12月7日
观察时间:10:12
观察地点:美工区
观察对象:张天佑
观察教师:吉霞
观察目的:观察幼儿在区域游戏中的表现。
幼儿年龄段:3岁半
观察实录:
区域活动又开始了,佑佑和几个孩子高兴地来到美工区捏起了橡皮泥。佑佑取出一盒绿色粘土,用力的地搓着泥团……
一会儿他搓出了一根长长的条状泥棍,又装上了四只脚,他高兴极了,在那儿一边玩,一边看,一边开心的自言自语起来。过了一会儿佑佑小心翼翼地拎起了那条“蛇”,蹑手蹑脚地在我身边说:“蛇!大蛇!”瞧着他瞪大了眼睛做出那“吓唬”人的模样,我被他“吓”了一大跳,他兴奋而得意的大笑起来。
我看后,认真地对佑佑说:“这条蛇太可怕了,不过蛇是没有脚的,我们可把它的脚去掉,将身子搓得更长更圆,也可以想想办法让它的嘴巴张得更大。”他立刻凝神,若有所思似,“再来一次吧,做个更漂亮的!”我用期待的口气鼓励,“你一定可以!”他高兴地回到自己的座位,再次兴致勃勃地研究这条“蛇”……
行为分析:
在活动开始之前,我看似没有安排什么具体的目标,其实,是有用意的。一段时间下来,小班孩子们有了一定的游戏经验。孩子能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游戏,而我只是做一名安静的观察者。
佑佑年龄小,想象力很丰富。在活动中,他把橡皮泥搓成条状,而且把它夸张的想像成为一条“蛇”,这对于他来说的确值得赞许。这时的他不仅有一种强烈的因自我肯定而产生的愉悦感,更期望能够立刻得到他人的认同,于是他向老师表现出发自内心的渴望。我应该尊重孩子的感受,在情感上及时的回应他“吓了一跳”并不时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吓死我了”,同时又间接地建议“不过我们还可把它的身子搓得更长更圆,也可以想想办法让它的嘴巴张得更大些……”有意识的引导了他该怎么做,让他满怀信心的再次进入创作。
支持策略:
我们班的孩子非常喜欢玩橡皮泥,在平时的活动中,孩子们常常会做出很多不一样的作品。让幼儿在创作作品的过程中表达自己的认识和情感,激发幼儿感受美、表现美的情趣,丰富审美经验,体验自由表达和创造的快乐。
面对孩子的创造过程,面对活动的师幼关系,我们要做的是:给予孩子更多的自主空间,给予自己更多的观察机会。无论孩子最后能够拿出一份什么样的作品,老师要能在这份作品的创作中及时捕捉到孩子的“成长需要”,对这种创作精神给予正确的认可和肯定,再加以适当的启发,让孩子尝试着把自己正在创造着的作品与已有的认知经验进行“链接”,拓展更多的思维空间,以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操作乐趣。